28日,在秀嶼港區6號泊位,巨大紅色門機將雪白的硫酸銨裝載至伯利茲籍“新中瑞17”輪,計劃裝載量達1.4萬噸,出口泰國。該船舶完成裝卸后于當日中午12時許駛離碼頭。據統計,今年以來,該口岸硫酸銨吞吐量已超過151萬噸,同比增長76.83%,再次刷新紀錄。
據悉,作為省內最大的硫酸銨集散基地,秀嶼港區積極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和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通過“水水中轉”“散改集”等方式,將硫酸銨出口至印度、巴西、土耳其、南非等12個國家,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農耕生產。
硫酸銨,俗稱肥田粉,是一種優質的氮肥,以其高效、安全、環保的特點,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青睞。據現場監護的莆田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二隊隊長蔡文彬介紹,硫酸銨不僅具有較高的農業價值,還是一種出口型高附加值外貿貨種。去年,秀嶼港區更是成為我省首個獲批經營“澳大利亞散裝化肥”出口作業資質的港口。莆田邊檢站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供“即報即檢、即靠即作、即檢即離”的高效通關服務。
近期多雨,給具有極強溶水性的硫酸銨裝卸帶來不小挑戰。為此,秀嶼港區加強與邊檢等口岸管理部門溝通協作,科學調度,保障裝卸生產連續性、高效性。
來源:湄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