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鄉花開?秦巴有約”兩岸新媒體鄉村振興直播活動6月20日進入第三天,采訪團一行來到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探訪當地魔芋產業和茶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情況。
采訪團一行了解嵐皋縣魔芋產業發展情況。
嵐皋縣位于陜西南部、巴山北麓、漢江之濱,毗鄰重慶市。全縣最高海拔2641米,最低海拔331米,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森林覆蓋率80.52%,處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過渡帶和全國第二富硒資源帶,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和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被稱為“中國魔芋之鄉”。
據介紹,嵐皋縣的魔芋產業發展有40年歷史,魔芋產業鏈比較健全,帶動益農效果也比較好,富農增收。因為魔芋是一種半陰半陽的植物,根據其習性,當地種植的模式多樣化。“大田的種植海拔低,容易發病,所以我們就推廣魔芋在林下種植,另外還有大田的建筑套種,或者利用房前屋后的四邊堆成栽等,從而獲得魔芋高產來進行加工。因為有了基地種植加工,要把農產品變成商品,所以現在加工企業是蓬勃發展,重點的加工企業就有五家。”嵐皋縣相關負責人表示。
參觀嵐皋縣明富魔芋種質資源圃。
采訪團一行走進嵐皋縣明富魔芋種質資源圃,了解魔芋育種研究成果和魔芋的生長周期,以及魔芋在嵐皋的種植模式。該資源圃總面積600平米,目前收集了魔芋國內外四大類品種14個。
參觀嵐皋縣電商中心。
嵐皋縣電商中心全方位展示了當地各類特色農產品,采訪團一行在此了解農產品的線上和線下銷售情況。
桂花村的袈裟古梯田美景和特色民居。
“山上種茶葉,山下種稻田,林下種魔芋,就形成了三個千畝,就是千畝茶山、千畝梯田、千畝林下魔芋。這就形成了桂花村的獨特的東西,也是整個產業構建的發展基礎。”嵐皋縣南宮山鎮鎮長表示。據介紹,南宮山鎮桂花村,依托南宮山景區的自然景觀,有稻田、有茶山,發展農家樂,改建民宿,這些年持續發展農村旅游。該村以傳統的農家風貌來吸引游客,每年舉辦插秧活動,游客可以體驗插秧;打谷節的時候,可以體驗打谷;農民豐收節的時候,也舉辦一些民俗文化活動。2023年,南宮山鎮全鎮農民人均年收入14500元。
南山別院的特色民宿
據悉,茶葉作為嵐皋縣四大主導產業之一,截至目前茶葉覆蓋全縣12個鎮,118個村,共有茶園面積10.83萬畝,其中投產茶園面積8.5萬畝,年產茶葉7600噸。茶產業已經成為嵐皋縣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戶增收的支柱產業。其中,硒博士茶葉現代農業園區,系陜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園區建成以“陜茶一號”、“烏牛早”、“黃金芽”為主要品種的標準化高產密植茶園1200余畝,套種薄殼山核桃、櫻桃、柿子等經濟價值較高的果樹。
來源: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