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省與共建國家的經貿往來走過了第一個蓬勃發展的十年,現在陜西正積極擁抱第二個黃金十年。據西安海關統計,2013年至2023年間,陜西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進出口值超過萬億元,達到1.34萬億元,年均增長17.5%。
今年一季度,陜西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總值達到647.5億元,增速19.5%,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是57.4%,比重進一步提升。
主要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與俄羅斯、中東、中亞等共建國家和地區貿易額全面增長。其中,陜西對俄羅斯進出口71.6億元,增速17.9%;對中東進出口36.8億元,增長27.9%;對中亞進出口22.7億元,增長2.4倍。
二是出口以集成電路、汽車等機電產品為主。我省集成電路面向“一帶一路”出口達到215.8億元,增長10.5%;汽車43億元,增長42.4%。“新三樣”出口依然表現亮眼,其中光伏產品、電動汽車面向“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分別出口41.1億元和8.7億元,分別增長是56.3%和7.7倍。此外,紡織服裝出口11.1億元,增長60.8%;農產品出口6.4億元,增長27%。
三是進口以集成電路、能源礦產品等為主。集成電路進口107.4億元,增長1.8倍;半導體制造設備進口5.2億元,增長12.8%;此外,農產品進口5.5億元,煤及褐煤進口4.3億元,金屬礦砂進口3.1億元。
四是鐵路、公路運輸方式進出口增長明顯。鐵路運輸方式對共建國家進出口80.2億元,增長46.6%;公路運輸方式進出口25.4億元,增長4.1%。中歐班列、中老鐵路、中越鐵路等國際聯運穩步發展,樞紐功能持續增強,貿易成效日益顯著。其中中歐班列已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志性品牌,據國鐵集團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歐班列(西安)開行1047自然列,增長16.7%;運送貨物總重113.4萬噸,增長13.1%。
來源:西安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