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限制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給中國敲響警鐘,提示我們要進一步提高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水平,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辟更多元的進口渠道,對沖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維護能源安全。”
談及日前拜登政府出臺的LNG出口政策的影響,國際燃氣聯盟(2022-2025)主席李雅蘭在4月8日舉辦的全球液化天然氣大會上如是表示。她認為,此一政策是在美國大選之年倉促作出的政治決定,對中國的影響總體可控。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俄氣大幅減少供應歐洲,推漲全球氣價。2023年,美國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LNG出口國,全球天然氣供需緊張情況從俄烏沖突影響中有所緩解。不過,今年1月,美國發布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的決定,無疑在全球天然氣貿易頭頂懸上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今年全球LNG價格還會暴漲嗎,氣還夠用嗎?
美國收緊LNG出口政策
1月26日,拜登政府發表聲明稱,將暫停美國LNG出口項目新的許可證審批和派發,利用暫停的時間,研究出口項目對國內能源成本、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等關鍵要素的影響。不過,將為危及國家安全或由于緊急情況,而需獲得批復的LNG出口項目提供豁免。
上述政策出臺后,立即引發業界,特別是歐洲和亞洲LNG進口方的高度關注。歐洲商業聯合會(BusinessEurope)和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Kendanren)隨后聯合致信拜登,共同呼吁撤銷這一決定。
1月30日,國際燃氣聯盟(IGU)亦發表聲明稱,美國此舉向全球能源市場發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信號”。LNG在全球能源系統的可靠性和控制排放方面作用關鍵。盡管當前全球LNG價格水平有所回落,投資也逐步恢復,但LNG供應仍偏緊張,市場對不確定性更為敏感。只有解決當前及預測下的短缺問題,全球LNG供應平衡以及能源安全才能恢復。
美國的LNG項目在啟動前需要得到政府批文。該國《天然氣法案》(NGA)要求根據LNG出口的預期目的地對項目進行審查,其中,向未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出口的LNG項目,必須獲得美國能源部批復,從而確保出口符合美國公共利益。
值得關注的是,歐洲、中國、日本等LNG進口大國,不在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名單當中。這意味著,拜登政府此次“拉閘限氣”可能對歐洲和大部分亞洲LNG進口國產生影響。
綜合業內人士觀點,受此政策影響的美國LNG項目在10個左右,影響的產能約5000萬-9000萬噸/年。
會再現全球“搶氣”嗎
“這是一個暫停,不會對目前允許的LNG出口產生影響。”2月6日,美國負責能源資源事務的助理國務卿Geoffrey Pyatt針對外媒記者提問,如此回應。
近年來,特別是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LNG出口持續增長。2023年,美國LNG出口總量達9120萬噸,同比增長14.7%,超過卡塔爾和澳大利亞成為全球最大的LNG出口國。
其中,歐洲是美國LNG最大的出口市場。2021-2023年,美國對歐洲LNG的供應量激增了170%。2023年,歐洲從美國進口的LNG占美國LNG總出口量的61%,達543萬噸。亞洲則是美國LNG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也取代了俄羅斯成為歐洲最大的LNG進口國,2022年俄烏沖突中,美國LNG迅速填補了歐洲天然氣的供應缺口,占歐洲LNG進口量比例從2021年的28%升至2023年的46%。
結合上述數據,不難讓市場擔憂,雖然目前在運營的美國項目可以繼續出口,但新項目產能停滯會否給未來供應、需求和價格走勢蒙上陰影,尤其是對歐洲、亞洲國家而言?
對此,金聯創天然氣分析師王亞飛表示,短期來看,今年國際天然氣市場處于寬松狀態,美國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對國際市場幾乎沒有影響,也不會造成供需緊張;長期來看,暫停的項目出口能力約在9910萬噸/年,且這些項目簽訂的合約大部分自2026年開始執行,而卡塔爾在2026年到2027年之間共將有3120萬噸/年的產能上線,另外在2025年,加拿大、澳大利亞分別還將上線1400萬噸/年、500萬噸/年的產能。這些產能共超過5000萬噸/年,可以彌補美國項目暫停帶來的部分損失。
另外,王亞飛預計,直到2026年,全球的天然氣需求增長相對有限,且大部分能夠被產量增長所覆蓋。因此,長期來看,美國暫停LNG項目審批的影響也相對有限。
值得一提的,美國此一政策對中國的影響“總體可控”。美國在中國LNG進口中所占份額較低,約為4.4%。據李雅蘭介紹,中國一直致力于LNG進口的多元化,除了美國之外,澳大利亞、卡塔爾、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國均是中國長期合作的LNG商業伙伴,有彌補美國LNG缺口的能力。今年1-2月,中國LNG進口量同比增長19.3%,其中澳大利亞、卡塔爾、馬來西亞貢獻了主要份額。
新策或不可持續
此次暫停將持續到何時?睿咨得能源天然氣研究高級分析師熊維表示,“最后還得看今年美國大選的結果。這個政策主要是因為拜登政府希望迎合年輕選民,他們支持綠色轉型,不太喜歡傳統能源。”不過,熊維認為,哪怕拜登勝選,此一政策能否延續也存疑。
業內人士認為,拜登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或將影響美國LNG項目的投資熱情。熊維解釋稱,受影響的項目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到非自貿協定國家的出口配額審批暫停,第二類就是已經拿到配額的項目,但是配額快要過期了,若仍未FID(即項目最終投資決定),可能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
LNG項目的生命周期長達20-30年,前期的建設通常需要4-5年,考慮到LNG項目具有投資周期長、規模大、風險高的特征,很多LNG項目在FID前通常會確定LNG的銷售去向。若無法確保銷售去向,投資者受投資壓力影響,可能會選擇延遲FID。
因此,多名業內人士認為,拜登政府的這項政策或只是一種為了迎合選民的倉促決定,從美國天然氣產業發展前景來看,不具備可持續性。
ICIS高級液化天然氣分析師Alex Froley預計,新項目的審批可能在2025年(美國大選后)重啟,只不過,對流程的審查可能意味著新項目必須滿足更嚴格的環境規則才能繼續進行。
(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