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銀行激戰跨境理財

2024-03-25 15:17:20 作者:康愷

20240325091939573-41-4bbeb.jpg

截至1月末,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51.11億元,是一年前的12倍之多,其中存款市值余額達50.64億元,占比達99%

2月,“跨境理財通”南向客戶(即投資港澳市場的大灣區內地投資者)同比增長近1倍,凈流入資金額增長逾10倍,北向客戶(即投資內地市場的港澳投資者)同比增長超四成……

近期,匯豐銀行提供了上述綜合數據。2月26日,“跨境理財通2.0”正式生效,該版本放寬內地投資者準入標準,豐富投資內地理財產品貨架,擴大參與機構范圍,并提高個人投資額度。

“跨境理財通”最開始于2021年9月推出,后于2024年初升級成2.0版本。該機制讓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的內地和港澳合資格居民,通過閉環式資金管道,投資對方銀行及券商銷售的理財等產品。大灣區內地九市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

為爭奪財富管理蛋糕,在“跨境理財通”機制推動下,不少銀行大幅擴容相關理財產品。“跨境理財通2.0”落實兩周后,與“跨境理財通”正式啟動時相比,作為香港本土最大的銀行之一,恒生銀行提供的產品數量更已增加近1倍。

“跨境理財通”主要分為存款、債券及基金三類產品。為吸引客戶,一些銀行已推出開戶新資金優惠活動,1個月美元定期存款產品年利率高達10%。此外,多只基金年收益率達30%以上。

2022胡潤財富報告顯示,大灣區擁有千萬元人民幣資產的高凈值家庭超過50萬戶。匯豐中國副行長兼大灣區辦公室總經理陳慶耀對《財經》表示,大灣區內居民跨境投資需求增長,不僅為外資機構提供跨境業務機遇,同時還在推動數字化服務、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帶來新契機。

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香港特區政府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員肖耿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道,“跨境理財通”升級至2.0版本,為大灣區居民再添境外投資渠道。不過,一個地區的金融融合離不開整體經濟融合。只有實現人才、產業、金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才有可能催生該地區跨境理財的進一步需求。

01 高收益拼搶客戶

2月26日,“跨境理財通2.0”正式生效。該版本放寬“南向通”準入門檻,不僅將內地投資者的參與門檻調整為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2年”,還新增“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的可選條件;豐富投資內地理財產品貨架;擴大參與機構范圍至券商;并提高個人投資額度上限至300萬元。目前,共有23家可開展“南向通”業務的香港銀行。

表1:可開展“南向通”業務的香港銀行及其內地伙伴銀行名單

新版本推動下,商業銀行“跨境理財通”產品數量增加。與“跨境理財通”正式啟動之初相比,作為香港本土最大的銀行之一,恒生銀行產品數量更已增加近1倍。

在香港三家“發鈔行”中,中銀香港“跨境理財通2.0”南向通產品數量增多超六成,接近300只;渣打銀行的“南向通”產品超550只;匯豐銀行可為南北向投資者提供約250只產品。

“跨境理財通”產品主要分為存款、債券及基金三類,存款類產品最受投資者熱捧。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南向通”項下,在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中,存款市值余額達50.64億元,占比達99%。

銀行提供的外幣存款多達十余種貨幣,包括港元、美元、歐元等。為吸引投資者,不少銀行推出了短期優惠政策,1個月、3個月存款產品年化利率達6%-10%。

債券方面,在10年以內的債券,一些銀行產品的收益率范圍在4%-5.5%之間,投資標的為國債和公司債,風險為低至中度。一些產品的最低投資額度為幾萬美元。

基金方面,不少銀行提供的基金數量超百只。對于標的是權益資產的基金產品來說,年回報率可在30%以上,今年迄今回報率也超12%,主要投資方向為美國、日本市場,及科技行業。

近兩年美聯儲激進加息,帶動美國基準利率上升。目前,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維持利率區間在5.25%-5.50%。10年期美債利率為4.1%,較兩年前抬升超200基點。美元存款利率在3%-5%之間。

基金回報率提升,與美國、日本等地股市屢創新高息息相關。當地時間3月12日,標普500指數創歷史收盤新高,報5175.27點,較一年前上升30%以上。納斯達克指數則同比上升40%以上。

3月,日經225指數突破40000點,創34年新高,一年漲超40%。其動因在于,宏觀層面,日本呈現“去通縮”跡象;微觀層面,日企利潤上升、企業大幅回購股票。

02 2月南向客戶翻倍

受海外投資收益率提升、互聯互通機制優化推動,內地居民海外投資熱潮與日俱增。據匯豐銀行測算,就“跨境理財通”整體數據而言,2月“南向通”客戶同比增長近1倍。

1月,中銀香港“南向通”開戶量同比上升超10倍。截至2023年12月,星展銀行“南向通”個人配額使用量亦同比增長10倍。整個2023年,恒生銀行“南向通”開戶人數同比上升3倍以上。

陳慶耀發現,在此背后,內地的“資深投資人”是主要推手。匯豐銀行一項針對大灣區內投資者的調查顯示,超八成具備投資“跨境理財通”資格的內地受訪者有三年以上投資經驗,近一半人擁有香港銀行賬戶。

他還表示,在市場波動性增加背景下,投資者心態生變。目前,高凈值客戶正重新審視資產安全性,投資風格更為穩健,并追求多樣化的投資組合和全球化資產配置。

星展銀行(香港)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執行董事關家敏也對《財經》表示,內地客戶對香港的財富管理產品已有一定認知,不少客戶希望涉足環球投資產品。在市場波動及高息環境之下,內地客戶亦開始對高息定存或固收金融產品有一定需求。

對任何投資活動而言,收益率都是投資者的重要考量因素。匯豐銀行上述調查顯示,超七成受訪者預期投資“跨境理財通”的年收益率超過7%,能源、科技、自然資源、生物及金融等行業標的最受青睞。

想要實現這個“小目標”并非易事。2023年,雖然美國、日本等國股市大幅上漲,但其他市場漲幅超7%的并不多。比如,英國富時100僅上漲3.78%。此外,如果投資者將大部分資產投向中低風險資產上,其回報率也難突破投資者心理預期。

業內人士提醒,在投資海外市場時,內地投資者需注意匯率風險。諸多機構估計,人民幣或于2024年底升至7以上。這意味著在一些產品到期后,換回人民幣將遭遇匯兌損失。

利率方面,他們還提醒稱,2024年,美聯儲將進入降息通道,美債利率將下行,相關固收與存款產品收益率將面臨轉折。

與此同時,港澳居民赴內地投資同樣活躍。匯豐銀行數據顯示,2月,“跨境理財通”北向客戶(即投資內地市場的港澳投資者)同比增長超四成。

咨詢公司貝恩在《粵港澳大灣區個人金融服務》報告中描繪了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投資客戶的畫像,富裕家庭和退休人士對跨境理財最感興趣。他們擁有超100萬港元的人均可投資資產,愿意將四成以上的資產用于投資,其他客戶群這一比例僅三成以上。

在貝恩受訪人群中,六成香港客戶對“跨境理財通”感興趣,當中一半人群認為這能夠幫助他們獲取其他市場產品,分散投資風險。在資產超100萬港元的客戶中,46%的香港客戶有興趣或已購買跨境理財產品。他們中的大多數認為,在相同風險等級情況下,內地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收益更高。

在新版“跨境理財通”中,對面向港澳客戶“北向通”合格投資者產品而言,一大更新便在于提高產品風險等級。有分析認為,這可以提升投資回報,滿足風格較為激進的投資者需求。目前,公募基金產品風險等級由“‘R1’至‘R3’風險等級”擴展至“‘R4’風險等級”(不包括商品期貨基金)。

在此背景下,各家銀行布局“北向通”中“R4”級產品。目前,匯豐銀行、渣打銀行、恒生銀行均已更新相關產品清單和范圍。其中,渣打銀行已新增逾40只“R4”級的公募基金。上述相關產品覆蓋消費、能源、基建、制造、科技等新經濟賽道。

相對于基金,港澳投資者更偏愛理財產品。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理財產品市值余額1.23億元,占“北向通”下總產品(即理財和基金)余額的60%以上。

此外,香港居民北上養老熱情上升。一些從業者發現,為滿足養老及潛在的醫療需求,一些年金產品及按月或按年分紅的投資產品正變得流行。

03 活躍度有望提升

在“跨境理財通”等機制帶動下,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實現井噴式增長。匯豐銀行數據顯示,2月,“南向通”凈流入資金額同比增長逾10倍。

匯豐集團數據顯示,2023年,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稅前利潤為115億美元,較2022年增加61億美元。由于財富管理業務表現強勁,2023年,渣打銀行基本非凈利息收入達78億美元。

為加碼大灣區財富管理業務,諸多銀行摩拳擦掌。

近日,花旗集團全球財富主管西格(Andy Sieg)表示,該集團將以香港為基地,拓展其在大灣區和亞洲其他地區的財富管理業務。渣打香港也在尖沙咀、銅鑼灣等地開設了理財中心。2023年,匯豐香港零售銀行新聘的前線員工數量同比增加近兩成。

在新版本下,可參與“跨境理財通”的機構范圍擴大,首次擴容試點至券商。

華創證券認為,“跨境理財通”目前在大灣區開展,廣東地區交易量占比較高的券商更有望受益。深交所2022年數據顯示,上市券商中,廣東地區占公司交易量較高的公司有:國投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國信證券和長城證券。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和券商有望互補。相對于銀行,券商客戶風險偏好更高,對基金等金融產品有明顯需求。券商的另一大優勢在于,擁有較強的市場研究能力及投顧體系。

香港金管局表示,“跨境理財通”是內地與港澳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重要計劃。這不僅便利跨境投資,為大灣區居民提供更多理財產品選擇,還促進了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

在此背景下,“跨境理財通”一些產品活躍度不斷提升。截至1月末,南向通項下,內地個人投資者持有港澳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51.11億元,是一年前的12倍之多。2023年11月,市場活躍度顯著提高,當月上述產品市值環比增加近20億元,存款上升超19億元。彼時,美元存款利率升至5%以上。

相較而言,截至1月末,北向通項下,港澳個人投資者持有境內投資產品市值余額為1.94億元,較2023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肖耿看來,目前,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者,均有互聯互通機制投資內地與香港兩地金融市場。“跨境理財通”機制的推出,雖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居民的投資需求,但在邊際方面效用有限。此外,當前“跨境理財通”仍采取閉環式資金管道,內地居民還受制于嚴格的資本管制。

香港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認為,在各種互聯互通機制中,應打破金融改革開放初期構思的閉環邏輯及折中思維——既想保留外匯管制,又想推動跨境配置。

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表示,之所以“跨境理財通”2.0版本仍在閉環下操作,正是為了防范風險。短期內,金融開放和防范風險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前局長何杰曾于2023年3月建議,“南向通”方面,可考慮適當提升合資格基金和債券風險等級,也可考慮將家庭金融資產的門檻降低至不低于50萬元,讓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

肖耿認為,進一步提升“跨境理財通”活躍度,需要讓香港和大灣區進一步融合。只有實現人才、產業、金融等領域深度融合,才能催生該地區跨境理財需求。否則,海外資產配置僅將成為該地區居民資產配置的一個可選項,而非必選項。

來源:財經五月花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