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木質林產品貿易取得了長足發展,貿易合作縱深邁向新高峰,雙邊價值鏈密切交融,貿易互補性顯著提升。然而,受區域發展不均衡、外部環境不確定和綠色貿易壁壘等因素影響,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合作面臨著較大挑戰。如何把握共建“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利用地緣優勢推進構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導的區域價值鏈體系,構建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材合法性制度體系,對推動木質林產品貿易優化升級和建設林產品貿易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合作縱深推進
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呈穩定增長態勢,其中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主要集中于東盟10國)的進出口貿易,以及與海上南亞國家、海上西亞國家的出口貿易規模較大;與陸上絲綢之路國家貿易規模相對較小且較為集中,主要是獨聯體6國。從國內地理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木質林產品貿易往來的重要窗口;中部和西部地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聯系相對較少,但近年貿易規模逐漸上升。
張家港港口進口原木 程寶棟攝
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已成為木質林產品分工生產的新模式。當前,我國木質林產品進出口增加值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占份額顯著增長,尤其是進口增加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超越美國,成為我國木質林產品的主要供應國。此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木質林產品貿易增加值區域化特征加深,為構建“一帶一路”區域價值鏈奠定了基礎。
近年來,我國與陸上絲綢之路國家的貿易互補性顯著增強,相較于造紙業,木材加工業展現出更強的互補性,增長趨勢更加穩健。我國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則在造紙業上的貿易互補性表現突出,但存在較大波動,易受外部經濟和政治因素影響。
貿易挑戰并存
陸上絲綢之路為中西部內陸地區的開放提供了新機遇,海上絲綢之路為東部沿海地區進一步開放提供了新平臺。得益于先進的基礎設施、豐富的資源及政策優勢,東部沿海地區成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的主力軍。相比之下,中西部內陸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落后、外部投資較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往來相對較少。
受全球經濟低迷、大國博弈等因素影響,“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的訴求開始由“效率”轉向“安全和韌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網絡復雜,涉及多種產品和市場。這種多樣性在為我國提供豐富木質林產品資源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和貿易政策變化的風險。地緣政治不穩定性對我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木質林產品貿易也會造成直接影響,可能導致木質林產品貿易路線的中斷,甚至是貿易關系的重新建立。
隨著全球生態保護意識的提升,綠色貿易壁壘逐漸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重要因素。綠色貿易壁壘通常包括嚴格的環境保護標準和可持續性要求,如森林認證制度,不僅代表了國際市場對可持續木質林產品的認證和標簽制度要求越來越高,也成為市場準入的關鍵。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著提高木質林產品質量,以符合國際環境標準的挑戰,這往往涉及復雜的供應鏈管理和生產過程改進。對于許多生產者,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來說,滿足這些標準意味著更多的技術升級和資金投入。因此,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提升木質林產品貿易規則話語權方面構成了較大挑戰。
構建區域價值鏈
我國作為森林資源稀缺型國家,面對國內外森林資源和市場的挑戰,應采取多元化策略,促進木質林產品貿易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系統完善。例如,通過推動中西部地區陸海新通道建設,可有效促進區域間木質林產品貿易平衡,從而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其次,建立國內外有機銜接策略至關重要。這意味著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也要積極協調國際市場中的相關要素,特別是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納入協調發展的范圍。目前,我國已逐漸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生產網絡和市場網絡的中心,這為推動建立包容性強、互補性高的區域貿易網絡奠定了基礎。故此,應借助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平臺,構建穩定、互惠互利的國際林產品貿易格局,推動中外林產品產業的深度合作。
構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導的林產品區域價值鏈,能有效控制外部風險對區域價值鏈的沖擊。具體來看,通過加強區域內多邊或雙邊合作,一方面我國能利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勞動力優勢;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享受到中國的創新技術,從而降低對發達國家進口的貿易依賴度,維護區域價值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我國應有效利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速重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導的木質林產品區域價值鏈,推動林產品貿易企業“走出去”,延伸其產業價值鏈,合理優化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產和市場網絡布局。
綠色貿易壁壘是當前我國木質林產品貿易企業“走出去”面臨的主要問題。為突破綠色貿易壁壘并推動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木質林產品貿易的高質量發展,我國需從提高森林認證標準出發,加強國內森林認證體系建設,確保與國際標準接軌。強化森林培育和可持續經營,通過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保障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此外,作為木質林產品貿易大國,我國需發揮引領作用,提升國內企業環保意識和生產標準,以適應國際市場要求,從而在國際木質林產品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