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兩輪車在國內隨處可見,但在許多國家屬于新鮮事物。近日在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集聚地——江蘇省無錫市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出海尋機,其中不少企業加速從代工貼牌,向品牌建設、海外建廠、產品創新等方向轉型。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海外市場雖潛力巨大,但多處于起步階段,且不同市場之間差異明顯,很難有企業能做到“通吃”。國內企業應在順應市場、強化本土化經營的同時,加強協同合作,避免陷入低價競爭。
市場細分倒逼創新
不久前,國產“三蹦子”走紅海外,讓不少企業看到了海外市場的巨大潛力。無錫市錫山區電動車對外貿易協會秘書長、雅迪控股執行董事沈瑜認為,這既有意外因素,也是我國電動兩輪車企業多年發展的必然。
“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無論是技術、規模、供應鏈實力都走在全球前列?!鄙蜩ふf,在產量占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無錫市,僅錫山區截至2023年底就有電動車外貿企業191家,較2022年增加25家;2023年錫山區電動車出口額達4.2億美元,整車出口額同比增長6.3%,其中,電動摩托車(包含電動三輪車)整車出口額同比增長17.5%。
在出口快速增長下,不同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沈瑜表示,歐洲市場青睞電助力自行車,美國市場更傾向大型電摩,在東南亞則“踏騎”更普遍。進一步細分看,西班牙、法國等國家近年來對新能源摩托車的補貼力度大,但受經濟大環境影響,消費需求出現下滑,預計今年也難有大的起色。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市場人口基數大,當地用車需求要兼顧載人和載貨,同時要直面燃油摩托車的激烈競爭,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出口增長的重心。美國等地受經濟大環境和庫存壓力影響,需求量有所下滑,預計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有好轉。
高度細分的海外市場,對企業產品創新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江蘇嗯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康定武說:“例如歐洲、美國,當地人身高普遍較高,需要設計大尺寸車型;東南亞等國家氣候炎熱多雨,對電路設計、電池位置等有著更高要求?!睒I內人士表示,差異巨大的細分市場,令企業很難像在國內一樣,做到一款車型通吃,對企業研發設計、成本管控帶來巨大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從長遠看,電動兩輪車出海前景廣闊,但從短期看,不少細分市場尚待消費者認知的轉變,市場有待培育?!啊缙稹馕吨鴻C遇,但也意味著更多投入和更大風險。”他說。
本土化運營成比拼關鍵
在調研中發現,國產電動兩輪車出海整體上處于早期階段,但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不少企業積累了一定經驗,強化本土化經營成為企業普遍共識。
“過去我們大多是產品出海,走代工路線,但這種模式離消費者太遠。去年我們開始采取品牌出海模式,發布TLG品牌,與合作伙伴一道開拓渠道和門店?!迸_鈴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國內事業部總裁常耀說,目前臺鈴產品已行銷全球90多個國家。
圖為3月1日在臺鈴集團無錫制造基地,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
雅迪同樣加速從貼牌到品牌的轉變?!半妱觾奢嗆囎鳛榻煌üぞ撸酆蠓帐顷P鍵一環,單純靠價格比拼,忽略服務提質,最終會被市場淘汰?!鄙蜩ふf,近年來,雅迪正加快海外門店布局,2023年出口增幅預計在50%以上。
除了經營模式的創新,越來越多的電動兩輪車企業在加快海外建廠布局。沈瑜介紹說,雅迪在越南工廠的產能約為每年20萬輛,明年可達到50萬輛,今年計劃在印尼建設新工廠。常耀表示,臺鈴已對多國進行考察,正計劃在海外建設工廠。嗯哇科技也在菲律賓建設新工廠,康定武說,“我們的海外員工已經有3000多,預計到今年6月,在海外的整體產能將達到30萬臺。”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海外建廠、搭建銷售網絡,不少企業家感到強化國內外團隊整合、本土化開發的挑戰更大。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國內模式搬到海外,要研究當地的法律法規、使用習慣,通過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出海產品的技術、安全保障水平。”中國自行車協會副理事長、江蘇省自行車電動車協會名譽理事長陸金龍說。
強化合作避免內耗
據了解,隨著我國電動兩輪車企業加速“走出去”,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扎堆的情況,部分低端車型出現同質化競爭,令不少企業對未來競爭態勢產生擔憂。
沈瑜說:“海外市場高度細分,單獨一家企業很難全部覆蓋,很多市場看著規模不大,但可以養活不少小企業,關鍵要找準定位和經營思路。”業內人士建議,通過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產品創新來贏得市場。
與此同時,由于當前國內電動兩輪車出海剛起步,不論是走貿易路線還是走當地建廠路線尚處“進行時”,不少企業有了“抱團”意向。
陸金龍介紹說,去年無錫市錫山區電動車對外貿易協會組織一批企業“走出去”到意大利米蘭等地區參加行業展會,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不少企業都期待再次共同去開辟市場。
沈瑜等受訪者認為,行業協會等組織可在電動兩輪車出海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方面通過內部協同,引導企業之間避免惡性競爭,同時通過團購等辦法,以量換價,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另一方面,受訪企業也普遍希望國家層面能強化金融支持等力度,推動國產兩輪車標準規范“走出去”,推動全球產業鏈合作。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