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楊凌示范區扛牢國家使命,聚焦上合組織農業基地核心功能高質量建設,以強機制、建平臺、作示范、促合作為主線,持續推進國際農業合作不斷書寫科技畫卷,奮力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這幾天,楊凌國合跨境電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寧積極與上合國家對接,與當地企業洽談外貿合作。黃寧說:“目前我們跟吉爾吉斯坦的一個油料企業,圍繞葵花籽油、菜籽油合作貿易,正在進行協議商定中。”
2023年,依托楊凌示范區海外農業園區資源優勢,楊凌示范區通過中歐班列、中亞班列分別完成了西安至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新疆霍爾果斯口岸70個柜的訂艙和貨物,貿易額達7500多萬元。
在開展擴大貿易往來的同時,楊凌通過組建上合現代農業國際聯合實驗室、海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積極促進上合組織國家現代農業技術交流合作,先后建成中烏節水農業科技示范園等13個海外農業合作園區,在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試種小麥、玉米、油葵等作物6500多畝,傳播110多項高效栽培技術,輻射面積達3000多萬畝。
楊凌現代農業國際合作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兵表示:“我們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合作往來,在上合國家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園區,把農科城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帶到了上合國家,通過海外園區搭建起中國與上合國家的經貿合作往來橋梁。”
3月7日,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的鹽堿地綜合治理技術系列遠程培訓開始了龍年第二期線上培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體彬從鹽堿地的成因、危害以及主要治理措施方面進行了系統講解。
張體彬介紹道:“這個課程主要面向的還是上海合作組織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主要的氣候區域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和我國的西北內陸地區,可能從土壤條件到氣候因素都更接近一些,這樣也有利于我們成熟的、好的技術直接嫁接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上合組織農業培訓基地開展的遠程培訓得到了上合組織國家及相關國家農技人員、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1000多人在線參與學習。其實,這樣的農業對外培訓交流活動在楊凌每年都會舉行數十場。
“通過遠程的線上培訓,能讓更多人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方便他們在自己國家開展相應的工作,提升他們的農業科研水平及生產能力。”張體彬說道。
近年來,楊凌對外開放效應不斷放大,國際合作交流開創新局面,不僅成功舉辦了中國-中亞農業部長會議、上合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等一系列重大主場外事活動,同時還面向40多個國家舉辦各類培訓,區域農業合作引領力持續增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楊凌示范區黨工委外辦主任、上合辦常務副主任馬靜表示:“我們將充分發揮上合農業基地的主體功能以及在旱作農業技術方面優勢,與上合國家開展雙多邊的合作。持續加強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的多邊和區域組織交流合作,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交流、提升國際培訓的質效、推進國際合作走深走實,為著力打造‘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主動服務我國農業對外開放展現新作為。”
來源:楊凌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