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是中國政府首個野生動物保護技術援助項目,作為‘一帶一路’自然保護合作旗艦項目之一,在拯救全球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領域等方面上促進與蒙古國等友好國家的互學互鑒。”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方“蒙古國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第一負責人肖文發近日表示。
項目區出沒的戈壁熊。(由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組提供)
2013年10月,戈壁熊保護合作被列入中蒙兩國《戰略伙伴關系中長期發展綱要》。2018年4月,中蒙兩國正式簽訂蒙古國戈壁熊保護技術援助項目實施協議,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負責項實施。該項目主要任務包括開展戈壁熊重要棲息地的地理信息系統構建及生境質量評價研究、戈壁熊主要食源植物種群動態、戈壁熊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等。目前,這一項目已順延至2024年8月13日。
項目區出沒的戈壁熊。(由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組提供)
據介紹,“蒙古國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覆蓋蒙古國大戈壁保護區A區內1.8萬平方公里戈壁熊野外分布的核心區域,通過培訓保護區技術和管理人員,提供專用設備、設施和物資、開展棲息地質量評價和生物多樣性監測、棲息地改善和種群數量研究等工作,全方位支持蒙古國實施戈壁熊的拯救與保護。
在兩國政府部門指導和支持下,雙方專家和工作團隊將以戈壁熊保護項目為引領,拓展更廣泛的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援助與國際合作,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家,探討開展賽加羚羊、普氏野馬等物種的保護援助及互利合作。
項目區出沒的戈壁熊。(均由中國林科院森環森保所戈壁熊技術援助項目組提供)
截至2023年12月,戈壁熊及伴生動物多樣性監測、生境質量評價及棲息地模型構建、地理信息系統構建、戈壁熊主要食源植物的種群動態變化、戈壁熊棲息地主要植物資源、戈壁熊種群數量研究等工作均已基本完成。經雙方專家建議,蒙方在戈壁熊分布的3個綠洲適當增加了14處補食點和6處人工水源地,增加了戈壁熊棲息地連通性和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促進了戈壁熊種群增長。
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副所長金崑介紹,項目的實施,實現戈壁熊種群及棲息地動態監測,更新了戈壁熊種群數據,初步建立了較為系統的戈壁熊棲息地動植物和環境監測體系,取得大批極其珍貴的戈壁熊棲息地生態環境本底數據和生物多樣性數據,為后期深入研究戈壁熊種群生態和行為生態以及制定戈壁熊及其棲息地保護管理措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專家們利用戈壁熊的毛發DNA進行個體識別的方法來統計戈壁熊的種群數量。”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遺傳學專家張于光說,通過對蒙古國提供的樣品個體識別,成功鑒定到52只戈壁熊個體。與之前報道的30多只戈壁熊個體相比,此次鑒定的戈壁熊個體數量有明顯的增加。
戈壁熊是棕熊的一個亞種和全球唯一生存于沙漠戈壁地區的熊類,目前僅分布于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地跨戈壁阿爾泰省和巴彥洪戈爾省的蒙古國大戈壁保護區A區,現存數量約50余頭,極度瀕危。蒙古國政府2023年12月宣布,戈壁熊為蒙古國國寶,同時正在探討確立全國性“戈壁熊日”的可行性。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