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第三十一屆楊凌農高會春季分會暨第十六屆西部(楊凌)農資苗木交易會開幕當天,由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的“西農模式”助力產業振興論壇召開。政府、企業、高校等100余嘉賓齊聚楊凌,探討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機制、新模式、新做法,推動加快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房玉林出席并致辭。
本次論壇以“農業科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為主題,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科技推廣處處長王亞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榆林玉米試驗示范站首席專家薛吉全,合陽縣委常委、副縣長謝恒福等人,現場分別圍繞《以試驗示范站為平臺 校地協同農技推廣模式探索與實踐》《“四良協同”服務玉米產業發展——榆林玉米試驗示范站工作匯報》等主題,結合各自實踐探索的主要做法、取得的經驗,探討現階段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新模式,并就如何深化產學研用深度融合進行熱烈交流。
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大學的重要職責。2005年以來,在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支持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國內率先實施了“政府推動下,以大學為依托,以基層農技力量為骨干,以試驗示范站為平臺的多元協同農技推廣模式”的探索實踐(簡稱“西農模式”),先后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18個省200余個市縣政府、科技機構、農業企業等,在產業核心區生產一線協同建立了30個試驗示范站、12個產業研究院、50個示范基地、200多個(示范園),涉及糧食、畜牧、果業、蔬菜以及特色產業30多個,成為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源”與“輻射源”。
而楊凌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及我國目前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所在地和楊凌農高會的舉辦地,自成立以來,通過深化科教體制改革,打造出全國首例科研和教學單位實質性合并的樣板,探索出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區校融合協同創新機制。同時,探索形成了大學、科技特派員、產業鏈企業、農業科技培訓、展會、媒體等6種示范推廣模式,累計在全國18個省(區)布局建成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350個,構建了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輻射示范上億群眾發展畜禽、果業、食用菌、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形成了科技助力精準脫貧的良好機制,年示范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累計推廣效益達2370億元,“楊凌農科”的區域品牌價值達818.58億元。
以此次論壇為契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依托楊凌科技創新平臺,雙方攜手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突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阻梗,打通農業科技轉移轉化“最后一公里”,提升科技推廣“西農模式”服務能力與水平,助力推動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
來源:楊凌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