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綏芬河鐵路口岸貨場內吊機轟鳴、吊臂揮舞,集裝箱上下起落,裝卸作業井然有序,一列列中歐班列往來穿梭。截至1月中旬,綏芬河口岸開行中歐班列49列4736標箱,列數和標箱數量分別同比增長63%、69%。2023年綏芬河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847列85098標箱,標箱數量同比增長5%。
2018年首趟中歐班列經綏芬河口岸進境,拉開了中歐班列東通道快速發展的序幕,并不斷刷新亮眼的成績,目前經綏芬河口岸的中歐班列運行線已達18條,主要集貨地覆蓋我國上海、成都、鄭州等數十座城市,班列通達歐洲十余個國家,運輸貨物品類日益豐富,班列開行保持強勁勢頭,綏芬河口岸逐漸成為中歐班列東通道重要口岸。
綏芬河華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經理付麗娟說:“綏芬河車站、綏芬河海關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措施,提高了我們的通關效率,節約了我們的運營成本,所以現在更多的企業選擇中歐班列的這種運輸方式進出口貨物。”
為促進中歐班列多拉快跑,在過去的一年中,綏芬河海關積極推動落實“鐵路快通”模式,該模式對以往業務流程和監管模式進行了全面優化,實現了海關、鐵路、運營企業數據互通,確保快通貨物入站、換裝作業、運輸等環節高效順暢,班列整體運行時間縮短1-2天。
綏芬河海關鐵路物流監控一科四級高級主辦宋得運說:“鐵路快通模式實現了智能化監管、數字化通關、加速度驗放,為企業節約大量的運營成本。此前,綏芬河海關也是通過多種方式對企業開展了廣泛的政策宣傳,鼓勵企業開展快速通關模式,并開展了專項指導。”
多年來,綏芬河海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靠前服務、主動作為,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賦能監管,見證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從通到暢,高質量服務這支往返于亞歐大陸的“鋼鐵駝隊”在綏芬河口岸不斷發展壯大。
綏芬河海關鐵路物流監控二科科長楊芳說:“我們推行預約通關、轉關自動核放等便利措施,深化艙單歸并、自主選擇申報地等業務改革,實施中歐班列運費分段結算估價管理,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為了保證國際物流大通道高效暢通,綏芬河鐵路持續優化中歐班列開行作業流程,加快車輛周轉,全力提升口岸通行能力,確保中歐班列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批數、輛數。同時強化中歐班列作業組織,挖掘換裝作業潛力,合理制定集裝箱每日換裝作業批次計劃,調整貨區功能,加大設備投入,提升中歐班列的開行質量和開行效率。
綏芬河鐵路車站集裝箱貨場值主任邵文斌說:“中歐班列開行以來,我們綏芬河口岸站完成了站場和貨場的擴能改造,口岸運輸能力得到了充分釋放。隨著數字口岸系統實施應用,國際聯運業務實現了無紙化通關,口岸便利程度和通關效率顯著提升。從申報到海關放行的時間由原來的半天左右,縮短至30分鐘以內,最快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綏芬河海關副關長葉劍波說:“我們綏芬河海關將繼續落實促進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各項措施,加強與關鐵聯絡配合,推進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全面推廣應用鐵路快速通關模式,指導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在暢通道、促便利等方面持續發力,全方位做好中歐班列通關服務保障工作。”
6年來,綏芬河鐵路口岸從最初的每月僅開行2列,到如今每月最多開行90余列,經綏芬河鐵路口岸進境的班列貨物由最初的單一板材為主,到現在的化肥、亞麻籽、大豆、橡膠、瓦楞紙等多個品類。出境的班列從最初的德國,到現在的波蘭、比利時等多個國家,運輸貨物已拓展至日用百貨、電器產品、工業機械、金屬和農副產品等品類。中歐班列通關的國家、貨物品類和開行數量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