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實探中國中化先正達楊凌技術中心:見證一顆種子的創新力

2024-01-19 16:25:03

新年剛過,春耕備種正當時。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中國中化先正達集團(中國)(簡稱“先正達”)楊凌技術中心(簡稱“楊凌中心”)格外繁忙。在楊凌中心,實驗室內科研人員正在對一板板玉米樣品進行DNA提取,開展分子檢測。在自動化溫室,科研人員有條不紊地對不同生長階段的玉米進行取樣、移栽、授粉……

七、八個月內就能創制數十萬株育種材料,僅用1-2代即可完成目標品種的性狀改良,兩到三年便可推出具有優良特性的新品種……這些通過傳統育種方法難以達成的目標,在楊凌中心已成為現實。

“以楊凌中心為代表的育種平臺正在發力,攜手行業伙伴,致力于加快中國育種升級迭代的速度。”中國中化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品種開發和推出提速

“過去,傳統育種方法是通過科研人員去田間收集性狀表現,這個過程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甚至需要一個作物季才能收集到這些數據。現在通過分子標記,只需要一到兩周,就可以篩選出我們想要的性狀,或者是掌握一些特征。這大大加速了我們育種的流程和速度。”楊凌中心分子檢測中心科學家唐鑫銳介紹說。

楊凌中心是國內為數不多具備工廠化、集成化智能育種能力的平臺,先正達以其為支撐,在近兩年大幅加快了新品種開發和推出的速度。

2023年,先正達共有121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其中玉米新品種44個,玉米、水稻、大豆過審數量均居行業領先地位。此外,先正達集團中國在2023年有14個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2023年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9個品種入選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為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提供良種支撐。

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助力“糧食千億斤”工程,最大潛力在種子,選育出數量更多、性狀更優的新品種成為發力點。大量田間示范顯示,2022-2023年間,由楊凌中心參與選育并通過國審的玉米新品種表現突出:產量均較當前對照品種增產超過5%,平均畝增產30公斤以上。

如2023年,河北省北部遭遇嚴重干旱天氣,承德經歷了有氣象記錄以來最旱的一年,極端天氣嚴重影響當地玉米種植。先正達自主研發的玉米品種,在這場干旱中表現出優異的抗旱、耐貧瘠特性。承德隆化縣農資經銷商董經理表示,當地不少玉米田絕收的情況下,優質品種幫助種植戶應對極端天氣,保障了玉米的穩產。

探路智能育種4.0時代

楊凌中心成立于2019年,是先正達投資約3.45億元建設的種質創新和新品種一體化研發平臺。短短3年,楊凌中心即在研發育種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大大加速先正達集團中國推出了系列優秀新品種。

“楊凌中心建有國內分子檢測能力最高、檢測速度最快的高通量檢測平臺,已實現每年數千萬數據檢測通量,單日檢測通量達數十萬。借助分子標記技術,楊凌中心的育種家可以快速準確地從數十萬乃至數百萬材料中篩選出所需基因,而不再單純依賴田間觀察和驗證。”先正達玉米種子開發總監徐加新表示。

據介紹,楊凌中心打造了國內轉育通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生物育種性狀快速整合平臺,每年可實現4-5代的“迭代”能力,遠超國內行業2-3代/年的平均水平。其中的單倍體耦合基因編輯技術,僅用1-2代便可完成目標品種的性狀改良。

育種新技術也加速了整個育種進程。“通過數據分析,篩選出具有優良特性、具有高潛力的品系,投放到遍布全國的測試體系。經過兩到三年的測試,最終我們獲得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性比較優良的品種,并加快將新品種推向市場。”楊凌中心性狀整合中心負責人楊炳鵬表示。

對標前沿的生物育種,楊凌中心各種“黑科技”比比皆是。例如,國內首創的LED無極調光溫室,可根據玉米生長需求和外界光變化,實現光強動態調節,突破季節限制,針對玉米育種可做到4-5代/年的水平,比傳統育種提速2倍多;國內最大的單倍體工廠化生產平臺,年產百萬株單倍體苗和幾十萬雙單倍體,可以批量化創制優良種質,加速育種流程。

種業振興,引擎在科技。先正達全力布局對標國際一流的現代種業創新平臺,正推動中國種業向育種4.0時代進發。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樊銳祥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