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提出,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提供養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等服務。豐富個人養老金產品,推進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發展。
一直以來,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圍繞老年群體需要,全面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適老化改造,加速搶灘“銀發經濟”。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表示,服務銀發經濟已經成為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的重點方向,未來將成為商業銀行的業務增長點。
近年來,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我國陸續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從《“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首次專章提出“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到2024年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政策舉措,再到此次出臺專項政策,有利于商業銀行加快布局養老金融業務。
在養老服務方面,銀行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明顯成效。在適老化金融服務方面,銀行積極推動網點服務適老化改造。走進多家銀行支行網點發現,“銀發元素”隨處可見。從設立愛心窗口、綠色通道,到提供無障礙通道、老花鏡、輪椅等便民設施,為老年客戶提供了許多便利。進入網點后,工作人員會全程陪同指導老年客戶使用手機銀行、ATM、智能柜臺等設備,對于不便來網點辦理業務的老年客戶,銀行也會結合實際情況特事特辦,提供上門延伸服務。另外,目前北京市還有不少“適老化”的示范性銀行網點。
不僅銀行網點推動服務升級,在移動客戶端等線上端,銀行也在進行適老化改造。除了自助設備大字版、老年版手機銀行,“一語直達”“一鍵直達”的老年客戶人工服務快捷入口之外,有的銀行全新升級手機銀行養老金融服務專區,率先推出養老金融全景服務視圖,客戶可以一鍵查詢涵蓋第一支柱社保、第二支柱年金、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等在內的全視圖養老資產情況,輕松體驗銀行養老金融一站式服務。
在養老理財產品方面,自銀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以來,養老理財產品不斷上新。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截至今年1月18日,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累計發行的養老理財產品為51只。另外,在養老金領域,個人養老金賬戶可投資的產品包括養老儲蓄、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養老基金等四類。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市場上共有16家商業銀行代銷23只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投資者累計購買金額超12億元。
盡管金融機構對老年人群體愈發重視,但針對老年人需求開發的金融產品仍相對較少。
銀行該如何搶灘養老金融?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看來,一是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和在線平臺等渠道,更好地觸達老齡客戶群體,提供便捷的養老金融服務。二是重視養老金融知識的普及,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養老金投資的原理和風險。三是積極探索養老金融產品的創新,結合客戶需求和市場狀況,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四是可以與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多方合作,共同推進養老金融市場的發展。
經調查發現,銀行業在養老服務領域不斷深耕挖潛,但在養老金、養老產業等方面仍處在初探階段。楊海平表示,針對養老產業的金融服務,總體上還是要緊跟政策導向,推動金融服務創新,結合各類鼓勵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各個地方出臺的政策,完善金融支持養老產業的風險分擔機制,選擇優質項目提供融資支持。同時,還要將商業銀行的場景化金融服務平臺與養老服務業進行對接。
“針對個人養老金金融服務方面,商業銀行要利用養老金資金賬戶資質的優勢,豐富養老金投資的產品體系。同時,要繼續提升投研能力和養老產品的創新能力,特別是提升產品和業務策略的迭代速度。為個人養老金投資者,提供具有價值創造能力的產品。此外,要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養老金全流程業務辦理的體驗。”楊海平認為。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