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多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突然“飆升”。如民生理財多只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達到6%以上,其中一只名為“貴竹固收增利半年持有期4號”的理財產品,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已超過8%。
收益率猛增的不僅是民生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的固收類或現金管理類產品近1個月或3個月年化收益率達到5%以上。
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攀升
據了解,“貴竹固收增利半年持有期4號”于2023年12月8日成立,從漲跌幅情況來看,該理財產品歷史收益率存在一定波動,自2023年12月27日跌幅達到0.07%后,開始上漲,截至1月11日漲幅達到最高,為0.8%。
對于近期多只理財產品收益率上升的原因,民生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民生理財及同業其他理財公司的多個產品業績有明顯上升,其中民生理財發行管理的“貴竹增利半年持有期4號”產品表現較為突出。經向公司投資團隊了解,主要由于2023年末判斷債券市場有較好的投資機會,進行了積極把握并取得了較好收益,已在逐步止盈兌現。同時,由于該產品成立于2023年12月初,一個多月運行期的年化收益具有放大影響,特此提醒廣大投資者注意,前期較高的業績表現并不能作為后續業績的判斷依據。
對于后續如何保持收益率穩健,民生理財相關負責人表示,“民生理財針對各類固收、固收+產品的債券久期、權益倉位等都制定了嚴格的投資紀律,同時形成了日常產品運行監控的三級預警機制,全力保證產品的平穩運行,避免產品業績出現大起大落”。
調查發現,近期收益率猛增的不僅是民生理財旗下產品,工銀理財、中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的部分固收類或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近1個月或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均達到5%以上。
例如,工銀理財多只固定收益類開放式凈值型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超過7%,“工銀理財·鑫添益365天持盈固定收益類開放式理財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為7.38%,而中銀理財多只美元樂享產品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則達到5%以上。
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近期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率“飆升”可能是因為銀行流動性偏緊,資金利率走高,也可能是因為不同理財產品有不同的投向,存在一些短期投資收益較高的投資機會。
投資者應注重資產配置的靈活性
收益率主要是用來衡量理財產品在一定時期內的投資回報。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部分理財產品短期內收益率出現“飆升”,但長期來看,這一趨勢恐難持續。回顧2023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其呈現先升后降的整體走勢。根據普益標準的數據,2023年前4個月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相比上年年末有明顯的反彈,在4月達到峰值,約為3.058%。然而,之后理財產品平均兌付收益率則持續下降。
另外,當前各家銀行及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過往業績展示方式標準不一,有的采用業績比較基準,有的則使用不同期限的年化收益率,即使是同一機構的理財產品也有不同的展示方式。因此,投資者再進行比較選擇理財產品時需要仔細甄別換算不同業績展示方式。
其中,業績比較基準是銀行根據產品往期業績表現或同類型產品歷史業績計算出來的投資者可能獲得的預估收益;而年化收益率則是將相應的收益時間統一換算成12個月,如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就是凈值發布日期當天為止,往前推1個月,算出這1個月收益率再乘以12;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則是先算出3個月的收益率,再乘以4,便是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
“當前業績展示標準不夠統一,所以各個理財產品經常挑好看的階段業績數據來展示,以吸引投資人”,盤和林表示,投資人要了解相關概念,并進行換算。當然,投資人還要注意,預期收益率是預期,并不代表能夠獲得這么多的收益,除了收益率,也要對資金投向有大概了解。
普益標準研究員尹鈴越認為,2024年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會繼續面臨挑戰。由于政策著力于降低存款利率,以及債市可能呈現出震蕩偏強的走勢,理財產品的配置端壓力進一步上升。另外,資產荒的風險仍在持續,部分城投債倉位可能需要尋求其他資產配置替代選擇。因此,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可能會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呈現出更為復雜的波動走勢。投資者可能需要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資產配置的靈活性,以適應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