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時節,從巍峨秦嶺到漢江之濱,從綿延巴山到漢中盆地,在寒風料峭的田野村莊里,在蓋滿寒霜的蔬菜大棚里,在炭火飄紅的農家新居里,在緊張生產的幫扶車間里,幫扶干部和脫貧群眾正盤點全年勞動成果,謀劃今年發展計劃,悄然開啟新一年的奮斗,天漢大地處處迸發勃勃生機。2023年,漢中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來漢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全市脫貧攻堅成果得到持續鞏固拓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徐徐鋪展。
▲寧強縣巴山鎮石壩子村發展電商產業,讓農產品走出大山增加收入
精準落實幫扶措施
守牢返貧致貧防線
2023年,我市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精準落實幫扶措施,織密返貧致貧防護網。
▲漢臺區漢王鎮1.4萬畝柑橘進入采摘期。紅紅的橘子映紅了橘農們的笑臉,讓老鄉們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幸福大道
一年來,全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持續鞏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1060支駐村工作隊、1129名第一書記和2393名工作隊員對1132個“五類村”實現幫扶全覆蓋。開展財政銜接資金使用管理專項整治,進一步規范資金安排使用、運行及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全年共完成91.43萬農戶入戶排查,將965戶2931人符合條件的農戶納入監測范圍,共消除9994戶29593人返貧致貧風險,消除率達72.67%。累計清理維護農村供水設施6474處,保障農村低保對象7萬戶12.7萬人、特困供養對象2.19萬戶2.21萬人。共安排財政銜接資金及涉農整合資金32.47億元,實施項目3041個。共發放小額信貸、互助資金、富民貸等12.12億元,支持2.79萬戶脫貧群眾發展產業,為脫貧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抓好產業和就業
促進脫貧群眾增收
就業穩則民心安,產業興則百姓富。2023年,全市緊緊圍繞增加脫貧群眾收入這一核心,抓好產業和就業幫扶兩個關鍵,全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南鄭區黃官鎮武家溝村民正在大棚內采收滑子菇
一年來,全市扎實做好“土特產”文章,印發了《支持漢中藤編等非遺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的實施意見》,推動產業全鏈條升級,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12.09萬戶產業幫扶戶穩定增收,2200余個經營主體帶動5.07萬戶脫貧戶、監測戶受益。
同時,開展脫貧人口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全市34.7萬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務工就業,201家就業幫扶車間帶動就業8287人,公益崗位安置2.93萬人,累計培育返鄉創業經營主體3088家、帶動就業12652人。推廣“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勞務報酬發放+就業技能培訓+公益性崗位設置”工作模式,最大程度帶動群眾就近務工增收。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工程項目建設領域累計實施以工代賑項目863個,組織務工群眾開展就業技能培訓3.27萬人次,發放勞務報酬5.84萬人次10.6億元。
發展產業有收入、入企工作有薪水、入股合作社有分紅、就近務工有報酬……通過多條渠道保障,全市脫貧人口年人均純收入增幅預計約15.3%左右。
統籌資源資金
推動城鄉融合
“依托我家鄉漩水坪村的生態優勢,在大山深處創建這樣一座集博物館、拍賣場、會議中心、藝術研學寫生、星級接待、文化交流平臺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也為建設美麗的家鄉貢獻一份力。”勉縣新鋪鎮漩水坪村漢觀藝術館館長管文釗說。
▲工人在勉縣恒泰制衣廠打包產品
新業態集聚的人流,帶動了民宿、餐飲業收入大幅增長。漩水坪村同步建成集裝箱民宿3座,改造原漩水坪小學房舍26間,配套用于寫生基地生活服務區,結合周邊農戶“庭院經濟”等,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格局,為當地村民提供穩定就業30余個崗位,人均增收5000元。
今年以來,全市把促進脫貧縣區加快發展作為主攻方向,統籌工作力量和資金資源,不斷縮小發展差距,增加脫貧群眾收入,實現縣域發展和鄉村振興的新躍升。
▲漢中市寧強縣安樂河鎮安樂河村村民在村上食用菌基地采摘香菇
出臺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若干意見》和《激勵辦法》,實行“一縣一策”精準支持,爭取專項資金4.82億元,支持首位產業和產業園區提級擴能,引領縣域經濟爭先進位。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商貿物流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覆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振興互促互進。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項目16個,建成安置點社區工廠72個、就業幫扶基地20個,6.76萬搬遷人口穩崗就業,2.43萬戶通過產業幫扶穩定增收。
激發鄉村內生動力
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行進在洋縣紙坊街道草壩村,只見巷弄干凈整潔,路邊溪水潺潺,一座座院落推窗見綠,錯落有致的民居搭配主題墻繪,一派和諧宜居的美好景象盡收眼底。
像草壩村這樣的華麗轉身,是漢中市扎實開展“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活動,聚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一個縮影,如今在漢中這樣的鄉村俯拾皆是。
截至目前,全市1895個行政村全部完成村莊分類,652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均已形成成果。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4.31萬座,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的自然村比例達96.9%,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達35.3%。完成農村公路新改建及提升項目1525公里,通硬化路的30戶以上自然村新增990個,行政村快遞服務覆蓋率100%。全市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全覆蓋,鄉鎮地區新建5G基站610座,推進5G網絡向鄉鎮延伸。全市4個鄉鎮中心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下達2.99億元資金支持農村學校提升辦學條件。健全完善市縣鎮村四級養老服務網絡,建成農村互助幸福院1516個、覆蓋80%的行政村。
如今,漢中市已累計創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94個,居全省第一。
歲末年初,行走在天漢大地,田野孕育著春天的希望,鄉村涌動著發展的動能,到處都是蓬勃向上、生機盎然的美麗圖景。鄉村振興路上,全市上下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再上新臺階。
來源:漢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