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午后,陪妻子逛街。路過一家工行網點,玻璃窗上方的電子廣告欄里滑過一行大字,“喜迎工商銀行成立四十周年”。“你們單位有四十年啦?”妻子有些驚訝地望著我。“那是,畢竟是‘宇宙行’啊!”盡管回答簡短,但我的思緒卻像舞動的風箏,圍繞著“工商銀行”和“四十周年”飛翔。宇宙行啊,我們相識多久了?五年、十年,抑或更久?望著玻璃窗里忙碌的身影,我開始在記憶的海洋里打撈碎片,渴望找到答案。
相逢
閃亮的記憶泡沫中包裹著一張卡片。2008年8月上旬的一天,一個白色大信封寄到了家里。焦急等待了一個月的我扯開封口,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一起出現的,是一張整體深藍色、左上角印著醒目紅色標識的卡片——工商銀行的銀行卡,把它裝入行李時我并不知道,以后會和工行有著怎樣的緣分。入學后,工行的一位工作人員曾專程到學校,為我們講解轉賬匯款的操作方法以及向校園卡充值的步驟,她溫柔的語調和甜甜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
每個月月初,父母都會把生活費打到這張卡上,并附上一句鼓勵的話。無數次,款項實時到賬,期待中,問候準時抵達。在外求學七年,這張小小的卡片始終占據著錢包夾的第一欄,卡內的數字和溫暖的話語,陪伴著我走過冬夏,走向遠方。即使早已不再使用,我也沒有丟棄這張卡,因為在我心里,它連著的是遠方的家。
引路
一雙睿智的眼睛與我對視良久。攻讀碩士期間,我每天頻繁往返于宿舍和實驗室,腦中永遠是專業文獻和研究進展。一天下午,疲憊的我在路過商學院時看到了一張宣傳海報,寫著××課題組邀請工商銀行的專家,為學生解讀宏觀經濟運行和貨幣政策走向。被宣講題目吸引的我飛奔至學院會議室,在眾人的注視下擠進最后一排的聽講人群。
兩個小時里,臺上的專家旁征博引、揮斥方遒,用精煉幽默的語言向聽眾講述了中國經濟的故事。自此,一個財政和金融的全新世界展現在我眼前,吸引著我不斷探索學習。一年后,我回到北京一所大學讀博士,方向也換成了經濟學。可以說,沒有這位工行的專家,沒有他的生動一課,我可能不會有興趣去敲開經濟學的大門,更沒有機會去領略另一條求知道路上的風景與美好。
奮進
一本厚厚的報告從記憶之海的波濤中浮起。2019年底,一場史無前例的疫情襲擊了華夏大地,國民經濟運行幾乎停滯。居家辦公期間,領導帶著我們利用業余時間一個一個梳理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分析政策環境和供應鏈穩定性,分析重點企業發展前景和潛在投融資需求。
病毒肆虐的兩年,我們保持著對市場的關注,在新能源、鋼鐵、房地產、中美貨幣政策領域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我們采用線上方式盡調了許多重要項目,通過線上營銷積累了不少客戶資源,為疫情過后業務的快速恢復打下了堅實基礎。“什么困難都阻擋不了我們去貼近市場,什么困難也阻擋不了我們去貼近客戶!”領導說過的這句話,已成為我在工行永遠的信條。
成長
一位老工行人的身影出現在眼前,就叫他老哥吧。說是老工行人,其實老哥只是參加工作時間比較長。2022年,我到現在的部門交流學習。彼時,國家財稅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進,經濟學專業和博士學位,都不足以讓我從容應對銀政業務的巨大變化,大量的新知識和新業務,常使我焦慮煩悶,面對基層咨詢請教的電話,我總是手忙腳亂。
一個工作日的傍晚,我正在為理解不了業務知識而煩惱。正在趕材料的老哥把鍵盤一推,走過來拍拍我說:“別著急,飯得一口口吃!想聽的話,我給你講講這次改革到底新在哪。”我點頭答應后,老哥開始了他的授課。從財稅改革目標到財政賬戶體系,從代理財政支付系統到預算單位額度控制,從行內部門職責到客戶營銷策略,這位平日略顯沉悶的老哥滔滔不絕、妙語頻出,對我毫無保留、傾囊相授。在他的幫助下,我很快就建立了知識框架體系,對政策的理解也深入了許多。回家的路上,我感到少有的輕松愉快。“想不明白就再來問我!”他鼓勵的眼神仿佛印在了我的腦海。
如果有人問我,工商銀行為什么能成為世界第一?我會回答,因為工商銀行有一群特別的人,這群人為客戶提供了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這群人為新員工鋪平了學習成長的道路。他們是工商銀行拼搏奮斗時的底氣,他們是世界第一大行最寶貴的財富。
四十年光輝歷程,十五載相識歲月。十五年間,我從一個青澀少年變成了一個小家庭的頂梁柱,而工商銀行也從中國銀行業的第一名變成了世界銀行業的領頭羊,結伴而行,我們都成長了許多。
紙短情長、感恩相伴,展望未來,祝福在心。未來的時光,祝愿每一位工行人幸福快樂,祝福宇宙行基業長青,期盼中國國運昌隆,祈愿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