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互鑒,友城互聯,聚合人心,行穩致遠。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時,曾發表主旨演講深入闡述“一帶一路”十年建設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啟示,指出人類是相互依存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成事、辦好事、辦大事,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是共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
為繼承弘揚絲路精神、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12月初至今,泉州鯉城區主辦的泉州中山路商業街百年慶典暨2023年“絲路友城”合作發展交流會的各項活動不斷精彩上演,其間恰逢第五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盛大舉辦,雙重疊加效應令古城活力四射,也讓這座城市的暖意、愜意和詩意,直抵人心。由于話題、流量劇增,泉州中山路作為泉州古城串聯多處歷史文化節點的“鯉城之脊”,已成為指引海內外萬千游客激情奔赴的“導航目的地”。據不完全統計,本次慶典活動期間,先后舉辦了18場活動,共有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52個藝術團體,1600多名藝術家、專家學者、國際友人和媒體記者匯聚古城,吸引觀眾超50萬人次,線上互動話題“我家有條中山路”“絲路友城·一路同行”引流超千萬,相關熱度還在持續。
友城攜手 共享絲路紅利
跨越千年再“牽手”,互鑒互通共發展。12月11日,由鯉城區發起,2023年“絲路友城”合作發展交流活動在鯉城啟動。福建泉州市鯉城區、廣東潮州市湘橋區、河南洛陽市老城區、陜西西安市碑林區、甘肅張掖市甘州區、甘肅酒泉市敦煌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薩爾縣等海絲和陸絲沿線重要節點城市,以及馬來西亞馬六甲、斯里蘭卡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齊聚千年古城,締結“絲路友城聯盟”,再續絲路情緣。
這是一場連線未來的合作交流活動,也是一次機遇造就的務實發展的啟端。由鯉城區提議,與會多方都同意要充分運用“一帶一路”智庫、基金機構等資源,發揮機構專業優勢,讓專業人干專業事,策劃生成一批文旅文創、體育賽事等活動,打造更多消費場景,發展壯大實體經濟,進一步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同時推動各項活動、項目落地,持續壯大“絲路”朋友圈,將“絲路友城聯盟”打造成全方位高品質的交流平臺,進一步優化機制、協同并進、共建共贏。
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實踐,才會讓對話更有千鈞之力。“絲路友城”在更多地互相了解、深入研究之后,已開始著手尋覓合作良機、共享發展紅利。“絲路友城”合作發展交流會的項目簽約儀式上,鯉城區文旅投資集團與遇尚樓蘭清真餐飲簽訂新疆清真飯店合作協議,張掖市西部風情文化旅游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與功夫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甘州區城市IP主題樂園合作協議,廣東省潮州春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與福建省潤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簽訂研學合作協議,陜西省旅行社協會館校合作專委會、陜西翼起來游學研究所與福建省中泉國際旅游有限公司簽訂西安研學合作協議。一系列合作表明,在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奉獻力量的新征程上,“絲路友城聯盟”正邁出堅定的步伐。
今年正月,“泉州兔兔”火爆出圈,催生了泉州古城生肖文化節IP。2023年即將結束,龍年春節腳步臨近,在啟動儀式現場,泉州古城龍年生肖藝術IP正式發布。據介紹,龍年春節期間,鯉城區攜手匹克國創團隊精心打造“龍眾九子”新春系列,9座形態各異的龍九子藝術裝置將在古城9個景點亮相。“每位龍子都對應一個景點以及一句閩南語祝福,比如‘龍眾起大厝’寓意家庭興旺,‘龍眾趁大錢’則寓意財運亨通。”據介紹,屆時,古城還將推出一場名為“尋龍打卡”的VR體驗活動。
活動當天還進行了“絲路友城”文化交融展演。各城區依次進行城市宣傳片播放、文旅推介、現場互動、藝術表演等內容。各地的文旅資源推介,盡顯絲路風采;別出心裁推出的國家非遺泉州刻紙元素服裝時尚秀,將泉州刻紙等文化遺產項目與服裝產業融合,傳遞了文化遺產的非凡魅力。
百年重現 城市性格矗立
泉州中山路今年迎來“百年誕辰”,作為泉州古城歷史上重要的傳統商業街,中山路百年變遷承載著一段時代記憶。中山路位于泉州古城的核心地帶,具有獨特的建筑特色,沿街廊柱式騎樓濃縮南洋式建筑精華,既結合泉州民居的傳統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成為歷史上中西合璧的商業街建筑典范,是我國少有、保存最完整的連排式騎樓建筑商業街。這里見證了泉州的商業繁華,也對泉州商品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12月5日,“百年中山路記憶展”在鯉城區通政巷開展,黑白電視機、老式縫紉機、老油燈瓶……展覽上能看到不少民生、民俗藏品,讓人仿佛穿越回了20世紀80年代,感受老泉州人的生產生活場景,洋溢著滿滿的煙火氣息。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還精選了部分僑胞的往來家書,一封封“僑批”承載了僑胞們滿滿的鄉愁,更讓人感受到海外華僑心系祖國、心系家鄉的動人情懷。12月8日至12日,“中山路商業街百年”主題海報展在中山路亮相。海報上,彼時泉州名氣大、上規模的百貨業、圖書文具業、照相業、甘味業、藥業、金融業、電影業等初露端倪,黃同益綢緞紗莊、上海寶華鞋行、林萬昌籍鋪、南華泰洋貨、廣隆昌綢莊、董寶發華倫、健生新藥房、上海大華書店、羅克照相館等當年的金字商號懷舊呈現……展覽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往觀展,他們對這些充滿歲月積淀、滄桑故事,又糅合創意與激情的海報作品表示驚嘆。
12月9日至10日,“街藝福見——第三屆福建省街頭文化藝術頒獎儀式暨行進式展演活動”在泉州鯉城舉行。本次活動的獲獎節目在泉州市中山路打錫街至鐘樓段進行了專場表演,在行進式的展演中,來自全省各地的民間藝人,街頭文化藝術愛好者根據地區及節目類型、門類特點分為十二個區域,以民間武術、現代街舞、木偶表演、茶藝展示及器樂合奏等多種形式輪番表演,猶如一場各地民間藝術與泉州當地“海絲”街頭文化相融交織的視覺盛宴,吸引現場游客駐足觀看,舞動全場、藝燃街頭。10日的“街藝福見”頒獎儀式在福建發布視頻號、海博TV客戶端、泉州地區、抖音、微博、快手、支付寶生活號等平臺同步播出,全網觀看量超1078.3萬次,點贊、評論、轉發、社群互動量達5.2萬次。街頭文化藝術是增添城市文化氣息的有效方法,鯉城一貫重視街頭文化藝術工作,多年來切實推動在歷史文化街區、景區景點等區域常態化開展街頭文化藝術表演活動,活躍街頭文化氛圍,培養一批自我創造、自我表現、自我管理的街頭文化藝術能人,培育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文化藝術品牌,打造了一批有溫度的街頭特色人文藝術景觀,推動一批街區景點成為旅游網紅打卡點,為城市公共文化注入新動能,提升城市美譽度。
當然,古城游又怎么能少了廟會呢?鯉城的城南廟會,大做市井文章,游客到了這里,既能觀景點、賞非遺,又能品美食、話古城。
為了讓游客在古城玩得開心、住得舒心、吃得放心,鯉城還舉辦“異彩古城泉民盛惠”西街商圈文旅促消費活動。活動策劃打卡古城City Walk 路線,積極引導游客打卡西街商圈的特色閩南老字號、民宿和精品酒店、文創文化空間,以及傳統小吃店和休閑咖啡館等。游客通過發布朋友圈、抖音、小紅書等共同話題,可以輕松贏取消費券。活動有效引導和擴大了鯉城老街區文旅消費,也讓鯉城文旅品牌形象、消費潛力得以加快釋放。來古城,這里冬天的巷街深談,也能格外溫暖。
守護民俗 打造多元商都
富有地域特色的非遺總能贏得游客的喜愛,且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零距離關注、了解、參與非遺活動,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8日,泉臺“送王船”祈福納祥巡境慶典活動在鯉城隆重舉行,海峽兩岸及海外逾千名信眾共同參與,舞獅隊、舞龍隊、車鼓弄、宋江陣、拍胸舞等多個“陣頭”現場助陣,沿著泉州古城區一路踩街,用獨具閩南特色的儀式,助力非遺傳承,祈愿國泰民安。11日,在順濟橋金山水閘口還舉行了“送王船”儀式。據專家介紹,閩南沿海民間于15至16世紀創造了祭祀不幸葬身海洋者的大型儀式“送王船”。“送王船”既是向海而生的福建先民們寶貴的精神遺存,更是中華傳統文化漂洋過海、落地生根的生動例證,閃耀著鼓舞人們走向海洋的智慧。同時,“送王船”也是一代代閩南人的文化火種,傳播著拼搏的勇氣和向上的力量。此次巡境慶典活動吸引了大批外來游客,一些知名播客紛紛在各種傳播平臺上為泉州人點贊,并稱民俗活動點燃了冬日激情。
有了傳統也要有時尚。12月12日,鯉城牽手時裝品牌在中山路上演“潮T”時尚秀。模特們青春時尚的身影,與中山路騎樓建筑厚重的懷舊風形成鮮明對比,這是歷史、文旅、商業、時尚的完美融合,讓人不禁眼前一亮。從年輕人對于時尚的追捧也可看出,一座城市的消費活力,既在于街頭巷尾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也在于涌動的商業脈搏以及持續散發的“國際范”中。
趕潮古城 展望文旅春景
泉州市委、市政府以打造世界遺產保護利用典范城市為目標,鯉城區緊跟步伐,持續深挖世遺內涵,注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速推動鯉城文化優勢加快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勝勢。12月10日上午,以“世遺泉州 古城有‘鯉’”為主題的2023年第六屆全國大學生旅游設計大賽在鯉城舉行。據了解,全國大學生旅游設計大賽始辦于2018年,迄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本次大賽落地鯉城,圍繞泉州世遺旅拍服飾進行主題設計,旨在以“旅游+文創”推動泉州世遺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大賽吸引了來自全國145所高校、427支隊伍踴躍報名,共收到307份參賽作品。經過激烈的角逐,最終,來自南昌大學的“泉是錦鯉隊”憑借《鯉衣行》斬獲了特等獎;泉州師范學院的“鯉說的隊”憑借《尋鯉》、海口經濟學院的“刺桐花隊”憑借《攬星古厝》榮獲一等獎。大賽還評出二等獎4個、三等獎7個、團隊風采獎1個,并現場舉行頒獎儀式。
“電競音樂鯉游”是年輕人的另一場狂歡。該活動組織開展電競音樂二次創作現場秀、流行音樂達人鯉游PK秀、鯉游電競擂臺每日挑戰賽、抖音歌手女團現場直播秀,以及電競次元cosplay主題秀。依托于網絡時代而迅速發展的潮流文化,其愈發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從露營文化、城市騎行的走紅,再到黑膠唱片、草地live音樂節的廣受追捧,時下年輕人的目光不再只停留在服飾穿搭之上,而是對生活方式全方位的追求。向來重視年輕體驗的鯉城文旅也愛“潮”,各種潮流新玩法層出不窮,形成鯉城文旅的多元潮流方程式,“來古城趕潮”成了年輕人打卡鯉城時的口頭禪。
挺起“鯉城之脊”,以中山路這條百年商業街來譜文旅發展的新曲,讓海內外游客在火熱的人間,品一場人間真實,飲一口人間煙火,這是鯉城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作,也讓人們觀望到了一幅幅充滿活力的古城文旅發展的新圖景。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