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打造特色農業發展的商洛路徑——商洛市奮力實現“六個做示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2023-11-09 09:24:42

山陽法官農旅小鎮

大棚里木耳、香菇菌袋鱗次櫛比;田間地頭覆膜保墑、金黃的稻田豐收在望;草莓大棚里,翠綠的草莓植株不斷向遠處延伸,一片生機盎然;養殖場膘肥體壯的豬仔或休憩、或吃食,悠然自得……初冬時節,行走在商洛大地,田疇沃野處處涌動著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依托資源稟賦,全市上下聚焦建設特色農業強市目標,持之以恒抓改革、增活力,千方百計興產業、促增收,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持續拓展特色產業規模量級,培育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打造特色產業品牌,著力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為打造特色農業發展示范區、建設特色農業強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牢記“國之大者” 切實抓好糧食面積和產能穩定

10月下旬以來,我市各地水稻迎來了最佳收獲期,各地搶抓晴好天氣,積極推進秋收秋種工作。

走進洛南縣保安鎮眉底村稻田基地,金燦燦的稻田連綿成片,自動化水稻收割機在田間縱橫穿梭、收割、脫粒,滿目都是豐收的景象,現場彌漫著清新的稻谷香。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我市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確保糧食面積和產能穩定。印發《關于切實做好2023年糧油生產工作的通知》,將全年238萬畝48萬噸糧食、33.7萬畝大豆、18萬畝油料、16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生產任務分解到各縣區,并簽訂了“軍令狀”。及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油菜擴種、農業生產救災等補貼資金2.02億元。商州區對林下種植馬鈴薯、大豆等每畝補貼100元,洛南縣連續4年設立1000萬元糧食生產專項資金,丹鳳縣對撂荒地復墾、林下種植馬鈴薯給予一定補貼,山陽縣設立4000萬元糧食生產專項資金。全市復墾復種撂荒地1萬畝,實現季節性撂荒清零,常年撂荒復耕。同時,充分挖掘幼齡茶果園套種糧食潛力,林下套種大豆、油料5487畝。“小田”變“大田”、“碎田”變“整田”、“糧田”變“良田”,連點成片,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夯實了“基本盤”。

據統計,今年全市秋糧面積141.1萬畝,預計產量32.27萬噸,同比增長0.86%和7.3%。實施玉米“增密度”提單產32.61萬畝,畝增產45.3公斤。截至11月3日,秋收工作已全面完成;秋播小麥51.97萬畝、油菜12.15萬畝,分別占計劃面積53萬畝和12萬畝的98.0%和101.3%。新建高標準農田11.45萬畝,占年度任務的114.5%;核準新增產能53.98萬公斤。

構建全產業鏈 大力推進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商洛香菇鮮香濃郁、圓潤勁道,核桃仁白如玉、油香味濃,板栗果大色艷、仁豐味甜,道地“商藥”品質純正、成分含量高,畜禽產品綠色健康、肉質鮮美,高山有機茶清香耐泡,柞水黑木耳黑潤柔軟、滑嫩勁爽,丹鳳葡萄酒口感醇厚、酸甜適口。商洛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活力無限。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市的切入點。如何做好特色產業文章,挖掘農業多元價值,完善農業全產業鏈,推動農業“接二連三”有效融合,是農業產業由大向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我市緊扣“菌果藥畜茶酒”特色產業,以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為抓手,以標準全域推廣為目標,持續拓展特色產業規模量級。

今年以來,我市栽培食用菌4.57億袋、鮮品產量27.52萬噸,木耳1.57億袋、干品產量7870噸。全市新建和改造茶園5.1萬畝、生產春茶1.15萬噸,新建獼猴桃標準園1140畝。肉、蛋、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10.22萬噸、5.82萬噸和4136噸。2022年,我市食用菌、香菇、木耳、核桃、板栗、中藥材、肉雞、冷水魚規模產量均居全省第一。累計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365個,認定面積372.86萬畝,獲得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基地種植開發面積134.56萬畝,創建生態種養標準化示范場(園)54個。

小小的食用菌能做成多大的產業?一顆核桃能撬動多少產值?答案是億元級。2022年,我市食用菌代料栽培4.55億袋,鮮品產量46萬噸,實現綜合產值82億元。食用菌、香菇、木耳規模產量居全省第一。全市核桃基地面積352萬畝,年產量16萬噸,年加工營銷核桃產量突破30萬噸,綜合產值55億元,核桃產業涉及37萬戶群眾。億元級的核桃和食用菌產業正是我市做好特色產業文章結出的碩果。

為了進一步增強產品競爭力,我市大力實施“菌果藥畜茶酒”全產業鏈培育工程,引導各地立足自身優勢,錯位發展,不斷增強產業集群的特色優勢,形成了以商南茶葉、柞水木耳、鎮安板栗、洛南核桃、山陽食用菌、丹鳳肉雞為代表的一批區域特色主導產業集群,全市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68家(國家級3家、省級42家),現代農業園區152個(國家級1個、省級28個),創建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4個,發展農民合作社5166個,其中農民合作社示范社227家(國家級25家、省級83家),發展家庭農場2781家,其中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332家(省級60家、市級85家),創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5個,商南茶葉、獼猴桃入選全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聚力山水特色 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打造農業強市,無論是宜居,還是宜業,落腳點都是“和美”。我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商洛市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導則》,從鄉村產業、生態環境、配套設施等方面,對建設秦嶺山水康養、旅游、宜居鄉村分別制定了相關指標,明確了村莊分類、基礎設施等10項建設內容,每年啟動建設3類示范村各100個。

目前,已創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5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14個、美麗宜居示范村48個,市級康養、旅游、宜居示范村301個。

一座座整齊美觀的民居,一戶戶干凈整潔的庭院,一條條寬闊平整的村組路……商州區楊斜鎮月亮灣村的變化讓村民們個個心花怒放。

近年來,月亮灣村不斷完善宜居功能,對廢棄閑置的土坯房或簡易廁所進行拆除,按照危改、抗震政策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土坯房、廁所實行建新拆舊,進一步改善了農民居住條件和村莊整體面貌。

“我們村家家戶戶門前修建了小花壇,種植了蔬菜,村道路邊還種植了矮化櫻桃樹、中藥材和各種花草,環境變得特別美!”月亮灣村三組村民金治良高興地說。據了解,村上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已建成年種植150萬袋食用菌基地1個、冷水魚養殖基地1個、銀耳工廠化項目1個。

月亮灣村只是我市諸多美麗鄉村中的一個。近年來,我市按照“一村兩品”“一村一主題”的思路,著力打造鄉村旅游、餐飲民宿、休閑農業、戶外露營、親子體驗等新業態,55個鄉村已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有的可以觀云海、賞晚霞,識農耕、聽蛙鳴,賞蘭花、聽鳥語,露營地、數星辰;有的可以穿林海、深呼吸,沁氧吧、避酷暑,住民宿、觀瀑布,游水鄉、看花海;有的可以游茶海、飲香茗,采鮮果、品紅酒,聽漁鼓、嘗美食,訪遺址、尋鄉愁……

同時,我市把鄉村治理與和美鄉村建設作為重頭戲,所有村(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大力宣傳婚喪嫁娶文明新風,引導群眾樹立厚養薄葬、節儉辦喪的新觀念,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不斷提升鄉村善治水平,涵育文明鄉風。11個村(社區)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山陽縣板巖鎮安門口村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下一步,我市將以食用菌、木耳、茶葉、冷水魚等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為抓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康養農業、創意農業,推進農、文、旅有機融合,建設一批‘小而精、特而美’的‘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基地和稻田觀光景區,培育一批美麗休閑鄉村和休閑旅游精品,使農村變景區、產業變景點、農房變民宿、農產品變商品,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功能、提升產業效益。”市農業局局長閆亞軍說。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