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位于陜西楊凌麥力祺食品微創產業園的譚家甑糕制作廠房內,到處散發著制作甑糕的甜香氣。“譚家甑糕軟糯黏甜、味道醇厚,通過滅菌處理和真空包裝,甑糕的保質期從原來的三天延長到了半年。”楊凌譚家甑糕總經理譚軍平說。
甑糕,是關中地區特有的風味小吃,用糯米、紅棗或蜜棗、蕓豆置鐵甑上蒸制而成。譚家甑糕始于清末民初,興于當代,至今已有百年歷史。1976年,在第三代傳人譚麥存的大膽革新下,創立了譚家甑糕品牌。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今譚軍平從父親手中接過了自清末民初起的這份“甜蜜事業”。“如果只是簡單的繼承祖輩的手藝也不是長久之計,還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助推譚家甑糕更上一個臺階。”譚軍平說。
有想法,就要去實現。譚軍平開始在楊凌尋求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合作,自己研發甑糕蒸鍋設備。2018年,譚軍平研發的大容積甑糕蒸鍋,在技術和標準控制方面終于成熟。
技術成熟了,開拓市場成為了下一步的發展目標。經過一年的穩扎穩打,一步步地開拓市場。譚軍平在春節、端午、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前夕,都會將甑糕打包八寶飯或粽子一同出售,同時,給當地飯店生產預制菜,給西安“永興坊”“長安十二時辰”等旅游景點供應即食甑糕。2022年,企業銷售額突破500萬元。
“其實早在我接手譚家甑糕的時候,公司的研發、銷售方向就已經向預制菜靠攏,只是那個時候并沒有一個明確且統一的叫法,如今‘預制菜’一出,而且政策利好頻出,我們更能一步一個腳印,健康發展。”譚軍平說。
從沿街叫賣到“登堂入室” ,譚家甑糕的發展一脈相承,行穩致遠。“我們立足楊凌區位優勢,積極創新新品,同時開拓預制菜C端市場,實現譚家甑糕的利潤增長,也為楊凌預制菜發展添了一份力。”譚軍平說。
中秋臨近,人們對糕點、禮品的需求迎來了高峰期。走進楊凌心特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包裹嚴實正進行著配料、打料、冷凍、成形、醒發、烘烤、包裝等工作,現場一片繁忙景象。
“我們公司有糕點、粽子、點心等90多種產品類型,每年會根據市場需求研發新的產品。每當傳統節日來臨,我們的訂單量明顯提升,每天出貨量大概在3000多箱,包括糕點類、蛋糕類、餅干類等不同類型的食品。”楊凌心特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賈坤明介紹。
楊凌心特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銷售中西糕點、休閑食品為一體的食品企業,有5條生產線,日出貨量達7噸至9噸,年產值5000多萬元。
“近年來,我們也是以點心的形式參與到預制菜這條賽道中,像曲奇餅干、面包、沙琪瑪等可以作為早餐,方便消費者即食。”賈坤明說,這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了便捷美食的新消費選擇 。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領域,預制菜不僅可以滿足時下快節奏生活的速食要求,更重要地是打破了時空限制,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不同地區原汁原味的特色美食。“下一步我們會為楊凌預制菜發展提供更多支持,研發出更好地產品,擴大受眾群體,提升楊凌預制菜的影響力。”賈坤明說。
“老”品牌煥“新”,產業發展有“熱度”。近年來,楊凌結合自身區位、研發創新平臺以及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優勢,主動搶占預制菜產業賽道,積極布局預制菜產業發展,加快規模發展、品質提升、品牌塑造,推進全區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