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楊凌示范區成立26周年。經過26年的砥礪奮進,楊凌在農業發展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套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示范推廣為特色,以國際交流為目標,充分發揮“國家隊”排頭兵、科技創新“領頭雁”、科教融合“試驗田”、農業對外開放“總窗口”作用,奮力譜寫了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引領示范的精彩華章。
科技之花開遍廣袤大地
高海寬是陜西省榆林市定邊縣堆子梁鎮營盤梁村玉米種植戶,去年種植的600畝玉米,純收入達60余萬元,成了當地有名的種糧大戶。
“在2008年以前我們還是采用傳統模式種植,密度比較低下,每畝栽植不到4000株。產量也很低,大概700公斤左右。200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玉米專家薛吉全團隊給我們開展了技術指導,把種植密度從每畝4000株提高到每畝5500-6000株,產量也大幅提高。”看著眼前的豐收景象,高海寬喜不自禁。
高海寬所說的技術指導,是薛吉全團隊在榆林進行的新品種、新技術推廣。2014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榆林成立玉米試驗示范站,以種質擴增創新為切入點,以玉米新品種培育和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為重點,構建玉米種質協同創新體系和新品種推廣模式。
幾年來,試驗站經過了玉米高產潛力挖掘、高產高效和玉米機械化3個階段的發展,已成為玉米科技創新的基地,玉米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展示平臺和擴散基地,為陜西及西北玉米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全國玉米生產樹立了“陜西樣板”。
校企融合構建更大舞臺
大暑時節,走進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生態牧場,高標準羊舍和一望無垠的優質飼草種植基地盡收眼底,牧場的微風和陽光與來自這里的優質奶綿羊相互交融。
“我們公司是以奶綿羊產業為主導的一個綜合性農牧企業,公司自2010年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形成了校企合作機制,后來隨著產業不斷升級,一躍成為金昌市政府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張金生表示。
2019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金昌市政府進行校地合作,依托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國內首家奶綿羊產業研究院,開展對奶綿羊的新品種培育、高效繁殖、日糧配制、飼養管理、環境控制和綿羊奶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健康綠色生產技術的研發。
如今,在現代科技的助力下,研究院已針對奶綿羊分子育種、高效繁殖、精準營養、羊乳加工以及疾病防控等領域開展研發工作,使其成為奶綿羊種業“芯片”的生產基地,為國內奶綿羊產業提供了“金昌方案”。
國際交流照亮希望田野
最近幾天,來自古巴、約旦等8個國家40名學員在楊凌參加非洲國家旱地玉米栽培技術培訓。培訓期間,學員們先后走進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凌良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開展現場觀摩學習。
來自尼日利亞學員桑代·埃及洛戈·奧古斯丁在看到楊凌的現代農業發展后,激動地表示:“中國的農業真讓人驚嘆!我看到了不同的種子、不同的技術,希望能把這些種子帶回我們國家去試驗種植。”
楊凌用三年時間,圍繞旱區農業發展,先后建成中烏、中哈、中吉等10個農業科技創新園和產業示范園,在海內外布局建設了20個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農業技術實訓基地,涉及設施農業、果蔬栽培、糧食育種、食用菌栽培、畜牧養殖等多個領域,楊凌良種和配套栽培技術走出國門,110多個農作物優良品種和栽培技術集成示范,海外推廣輻射面積3000多萬畝,為上合組織國家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示范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