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農科城楊凌的青山綠水間,農業現代化鋪陳出生動的發展畫卷。在科技創新賦能的滋養下,田野里,谷粒漸滿,果香四溢。在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園區示范引領下,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推陳出新。
26年來,楊凌示范區孕育出的一顆顆科技賦能的產業“果實”,為富民增收提供了源頭活水,為科技引領農業現代化作出了示范,為構建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蹚出了新路,為深化農科教改革創新了模式,為國家布局建設農高區創造了范例,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的先行之路。
科技賦能,解鎖“芯”片
從“果盤子”到“肉籃子”,打牢種質基因庫,烹制“楊凌味道”
在距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洛川蘋果試驗示范站不遠的陜西省洛川縣石頭鎮背固村,果農崔衛東的蘋果事業干得風生水起。
2020年,崔衛東來到該試驗示范站參觀后,決定改種“秦脆”蘋果新品種。如今,他還在為兩年前的“嘗試”而慶幸:“新品種易于管理、豐產性高。”
地處世界蘋果優生區,但因技術創新跟不上產業發展,洛川蘋果一度面臨“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尷尬境地。2012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延安市有關部門共建洛川蘋果試驗站,形成多學科專家團隊30余人,開展科研及技術培訓、示范推廣等工作。截至目前,洛川蘋果試驗站已育成雜交后代1萬余個,先后育出秦脆、秦蜜、秦霞、秦帥、秦露、延長紅等蘋果新品種9個,秦脆等蘋果新品種推廣5萬余畝。
一粒種子承載著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不只蘋果,楊凌示范區與地方合作選育的奶綿羊產業,也是農業科技成果的體現。
2012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甘肅金昌市政府進行校地合作,依托甘肅元生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金昌引進我國優良的舍飼肉羊雜交母本湖羊。培育發展肉乳兼用奶綿羊新品種和奶綿羊產業,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我國奶綿羊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
楊凌示范區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國家隊”,區內目前聚集了1000多名育種科學家、66個省部級技術平臺、100多家種業企業以及350個試驗示范基地,在作物遺傳育種、牛羊克隆技術、反芻動物遺傳進化、蘋果抗逆生物學等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累計培育新品種1100多個,長期以來為我國種業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科技支撐,立柱架梁
從“望天收”到“高產田”,聚焦糧食生產,扛穩國人“糧袋子”
在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城向北20公里處,有一個被稱為“陜北小江南”的地方,去年這里的“四位一體”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谷子喜獲豐收,畝產較以往增產300斤左右。
2008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校地合作模式在米脂縣建立陜北節水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宋小林介紹,試驗基地基于米脂縣的實例和實情,定位于陜北山區的整體推進,目前已在陜北8個縣區多個農業合作社建立示范樣板。
如今,行走在陜北節水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基地示范區域,處處都能看到山頂青、山腰翠、果飄香、花滿坡的景色,由此帶來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當地農民過上了富裕生活。
近年來,楊凌示范區突破了旱區水資源高效利用系列重大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促進旱區農業用水效率提高10%以上;攻克了黃土高原生態環境修復這一難題,極大地減少了水土流失,為黃河泥沙含量降低80%、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移400公里提供了理論與技術支撐,有效改善了旱區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
楊凌示范區是全國四大種業創新基地之一,育種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審定通過的1100多個新品種被廣泛推廣到23個省區,僅小麥和玉米系列新品種在黃淮地區累計推廣面積超過8.5億畝,增產215億公斤。
科技引領,夯基壘臺
從立足楊凌到面向旱區,以“國家隊”使命,扎實推進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一顆葡萄從成熟到形成美酒,都有楊凌科技基因。信步于賀蘭山東麓西班莊園葡萄種植基地,一行行、一列列葡萄藤整齊劃一。
2021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成立了我國葡萄酒試驗示范站,主要針對我國葡萄酒主產區技術需求,加大對研究成果示范推廣、助力鄉村振興做出新探索。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試驗示范站站長陶永勝介紹,在這里,每一個支撐樁都用GPS進行了定位,試驗站的數字化平臺,能夠精準地對園區微氣候環境的降雨量、溫濕度、病蟲害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葡萄酒行業有著“七分原料、三分工藝”的說法。優質的葡萄品質,讓這里的葡萄酒也備受青睞。在西鴿酒莊釀造車間,西鴿酒莊技術中心主任廖祖宋介紹著酒莊特有的釀酒工藝。
作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畢業生,廖祖宋對釀造精品葡萄酒有著一套自己的時間法則,而這一套時間法則也正是國外許多名莊釀造精品葡萄酒的標準時間。如今酒莊生產的N28、N50、609三個系列的葡萄酒已經推向國際市場。
由鮮食到釀酒,今天的寧夏賀蘭山東麓已成為全國優質葡萄生產基地,成為當地人眼中的紫色珍珠,靠一串葡萄、一杯美酒,從大漠邊緣走向綠洲,楊凌科技成了推動葡萄三產融合發展的成功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