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是第33個全國土地日,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
聚焦榆林,當前全市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三大目標”和城市定位,推動區域由“淺綠”向“深綠”轉變。
白舍牛灘村田園綜合體“奔牛島”。
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作為承擔重要審批職責的要素保障部門,加大耕地保護和生態保護修復,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項目審批、不動產服務提速,昔日廢棄礦山化身“城市后花園”,“田成方、渠相連、村變美、業興旺”的美麗田園漸成現實。
耕地保護 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隨著榆林創建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進程提速,擁有著土地空間優勢和自然資源稟賦的榆林迎來城市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回顧榆林近年來城市發展進程,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自然資源施策層面是這樣做的。積極落實耕地保護“田長制”,提請榆林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榆林市全面建立耕地保護田長制實施方案》《榆林市耕地保護激勵暫行辦法》,成立“田長制”辦公室,確定每年安排2000萬元用于獎勵耕地保護工作突出的鄉鎮、村組和“網格員”;出臺《榆林市嚴管嚴控防止違法用地十五條措施》,堅決以“零容忍”的態度和“長牙齒”的硬措施遏制新增違法用地和違法占耕行為;開展土地征收成片方案編制,11個縣市區和2個管委會的方案已上報省自然資源廳審查,耕地網格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印發《關于加強和規范建設項目推填土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建設項目推填土管理,切實糾正隨意推填土形成違法用地、破壞耕地和生態環境的行為,把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落到實處;修訂《榆林市耕地占補平衡項目管理實施辦法》,加強補充耕地源頭控制,堅持以水定地,強化項目實施的全程管理,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和后期管護,確保新增耕地數量、質量和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的落實。
近年來,榆林推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向土地要生產力,實現了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的雙贏。
榆林市將“標準地”改革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出臺《榆林市探索推進“標準地”改革實施意見》,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先后制定印發了《榆林市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實施意見》《榆林市工程建設項目“區域評估”實施方案》等配套性文件,明確了“標準地5+2”的區域整體評估模式,形成了五項“硬約束”控制性指標,率先在全省完成特定區域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按“標準地”方式出讓工業用地24宗3301.28畝,占比48.1%,超省定任務8.1個百分點;要求2023年起新增工業用地全部實現以“標準地”方式供應,目前已出讓工業用地16宗1692.55畝。擬定《榆林市落實最嚴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十條措施》,首次分層設定建設用地使用權并完成供地,首次對容積率不達標工業項目追繳違約金。
持續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工作,處置批而未供土地2.21萬畝,完成率122.5%,全省排名第一;處置閑置土地1.06萬畝,完成率147.2%,全省排名第三。
規劃引領 優化未來發展空間
空間規劃是城市發展的指南。目前,《榆林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已通過省級評審、完成草案公示,明確了城市定位和發展戰略,遵循城市自然地理格局、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主體功能區的戰略布局。積極拓寬未來發展空間,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147.08萬畝,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劃指標20.05萬畝,占全省的16.32%,擴展系數1.34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打破先總規后詳規的慣例,率先在全省出臺《榆林市詳細規劃編制指南》,啟動榆林中心城區總體城市設計和8個片區及橫山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編制,實現全覆蓋;10個縣市均已開展中心城區詳細規劃編制。專項規劃持續推進,榆林中心城區鄰里中心、公共衛生間、干線路網、市政公益項目等專項規劃編制完成;市域村莊布局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啟動172個村莊規劃編制。
同時,完成《榆林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榆林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榆林市礦區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編制,制定《榆林市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管理辦法》,爭取中央及省上專項資金1.6億元,完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14萬畝,同比增長60.9%;啟動礦山基金實施辦法修訂工作,率先在全省開展油氣企業礦山基金提取;率先在全省出臺建設項目推填土管理辦法,將改變土地現狀的工程全部納入監管范圍;綜治項目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原治理主體剝離退出工作,徹底銷號退出18個,占比30%;已開工治理項目20個,占比33.3%。
“讓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明明白白,區域發展路徑也將更加清清楚楚。”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李安雄介紹,除了統籌編制“市、縣、鎮”三級總體規劃,實現國土空間全域覆蓋,該局當前正在推動全域全周期詳細規劃管理信息平臺的建設,未來實現分層分級分類管理,實現縣區規劃建設“管得住”,有效指引土地等資源要素的節約集約利用。
強化保障 護航重點項目建設
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保障部門,如何破解用地難、審批慢,為建設項目提供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推動高質量項目落地,成為資源規劃部門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持續優化業務審批流程舉措,不斷強化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以實際舉措促進榆林高質量發展。
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創新建立“一科牽頭、并聯審查、一次上會、分別辦理”的多審合一工作機制,將確定規劃條件、供地方案、土地價款和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不動產登記“五合一”上會。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行辦理,建設用地報省后,即開展規劃條件、供地方案、土地價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不動產登記等事項審查,實現無縫銜接、壓茬推進。
榆林市委、市政府同意,將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決定、納入過渡期國土空間規劃承諾、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有關情況說明、權屬證明等程序性文件由資源規劃部門起草印發,市、縣資源規劃部門均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建設用地組件、審查。組件完成后不再提請市、縣政府專題會議研究,由政府分管領導直接簽發“一書四方案”。
加快建設用地征收報批供應,2022年統征儲備土地6.32萬畝,與上年持平;上報建設用地4.02萬畝,獲批建設用地10.38萬畝,獲批同比增長400%;供應建設用地4.65萬畝,其中中心城區供應住宅用地2809畝,同比增長33.2%。提高規劃許可效率,榆林中心城區辦理工程規劃許可72件、核驗核實48件,同比分別增長18%、50%。助力煤炭保供穩價,申報出讓、轉讓7個邊角煤炭礦業權和7個代持煤炭探礦權;突破性爭取到6個煤礦分期繳納資源價款的優惠政策。
民生服務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以要素保障助推營商環境再優化、全力以赴“拼經濟”。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四個一”改革,啟動信息平臺升級改造;完善“一窗受理”機制;一周辦結率達到90%,件均辦理時間壓縮至1.37個工作日;42%的業務實現“一次也不跑”。市本級新供應土地全面實現“交地即交證”,新建商品房逐步開啟“交房即交證”;扎實推進農村房地一體確權登記,外業調查全部完成,確權入庫12.4萬宗,登記發證8.5萬件;加快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累計處理問題小區(項目)413個,解決群眾辦證難問題。
規范公益設施配建,提請市政府出臺《榆林中心城區新建住宅項目配建幼兒園鄰里中心規劃用地管理暫行辦法》,創新性提出“按比例確定配建面積、統籌規劃配建項目、建設單位負責建設、產權無償移交政府”模式,新建住宅項目配建幼兒園、社區服務設施178處、17.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4.6%,城市居住品質大幅提升。
開展規模空前的地質災害隱患大核查,提請市政府出臺《榆林市地質災害大核查風險隱患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榆林市2023年度地質災害大核查隱患點綜合治理補助資金安排使用方案》,落實年度專項治理資金2億元,完成極高、高、中、低四類風險隱患點綜合治理111個,其中極高風險隱患點67個,占比81.7%;印發《榆林市地質災害風險點降雨天氣防御方案》,強降雨期間轉移群眾3703戶9861人,建成避災生態搬遷安置房9837套。在2022年降雨明顯多于常年的情況下,實現地災“零傷亡”。
科技支撐 創新提升治理能力
為推進數據匯集與應用,提升資源規劃管理服務水平,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導研發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三調無人機舉證飛控平臺、互聯網+政務辦公融合平臺、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農村房地一體權籍調查平臺和運用INSAR技術監測煤礦開采研究獲榆林市政府科學進步一、二、三等獎。率先在全省完成全市域0.2米高精度航拍,國土調查衛星遙感一體化應用系統、畝均效益綜合評價平臺建成投用。
此外,在第三次國土調查年度變更調查數據、國土空間規劃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全方位權籍調查、測繪數據審核、衛星遙感數據獲取、全域高精度航拍等途徑,將各類圖層數據集中在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成了全市最龐大的空間信息數據庫,歸集了1964年以來的42大類、753個圖層、46TB的數據集群,無償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公益組織提供各類數據。
黨建賦能 能力作風提質增效
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了《2022年度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考核辦法》《2022年度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清單》,夯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完善了“一崗雙責”制度。堅持每周召開會議研究“三重一大”和建設項目審批事項,2022年以來共召開局務會70次。強化政務督辦工作,成立政務督查辦公室,跟蹤督辦業務審批等重要工作事項落地見效。
同時,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成立工作專班,制定實施方案,專題動員部署,提出了“15個不”的具體自查要求;出臺了《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干部輪崗交流暫行辦法》《市直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干部教育培訓管理暫行辦法》等,開展了基層減負、機關效能、營商環境、民生領域等12個專項治理;舉辦城市更新、行政執法證件等專題培訓班10期1415人次……
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每年單獨召開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安排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全面從嚴治黨工作。嚴格執行發現問題不放過責任追究機制,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了《建立健全發現問題不放過責任追究機制的意見》,對發現的工作作風問題持續進行通報,以作風通報倒逼問題整改,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據了解,榆林科創新城城市設計、綏德縣郭家溝村村莊規劃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一批規劃設計優秀案例;“榆林市五項硬措施切實方便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案例榮獲全省不動產登記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第一名;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被榆林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授予“全市目標責任考核優秀單位”榮譽稱號。
站在新的起點,榆林形成了加速發展、厚積成勢的基礎和條件,擁有贏得主動、開創新局的機遇和優勢,正進入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干事創業的發展黃金期和提檔跨越的關鍵突破期,榆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也將為榆林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自然資源支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