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賢在公司生產車間查看海紅果的品質。馬趙軍 攝
他被鄉親們親切地稱呼為“海紅哥”,府谷果農都是他的客戶。他是一位成功的農民企業家,從1978年至今,先后興辦圓釘廠、焦化廠、金屬鎂廠等企業。在他的創業成績單上,幾乎沒有失敗的記錄。但他沒有躺在功勞簿上,功成名就后去大城市過休閑安逸的生活,而是不改農民本色,扎根本土,深耕“三農”產業,把全部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了府谷當地獨有特色——海紅果的深加工上。他就是榆林市勞動模范、府谷縣聚金邦農產品開發公司董事長劉子賢。
勇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打破海紅果不能釀酒的歷史
海紅果是府谷縣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因其含鈣量高而被譽為“果中鈣王”。十多年前,雖然海紅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但府谷縣卻沒有一家大型的海紅果加工企業。
在劉子賢的印象里,海紅果是一種很好的水果。當他還在村里當隊長時,就把村里的海紅果拉到內蒙古東勝去換鹽。2010年,劉子賢發現很多村民的海紅果爛在了地里,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能否用海紅果好好地做一些產品?以海紅果為原料加工飲料,府谷已經有人在經營。如果要開發新產品,他就必須要比別人的起點高,才有可能做大做強。
一不做,二不休,劉子賢準備用海紅果釀酒。2010年12月,他委托中國輕工業設計院、西安設計公司進行可行性研究,同時與陜西科技大學、陜西省農產品研究院開展試驗。試驗產品制作好后,2011年5月,劉子賢邀請陜西微生物研究方面的專家等,對海紅果酒中試產品進行鑒定。最終,各位專家得出結果,認為海紅果酒可以生產,同時產品有兩大特點:一是能做醒酒,即當年生產當年就可銷售;二是海紅果酒的色調、顏色、口感好。
建成第一家海紅果酒廠,全面提升府谷果農轉化力
專家對試驗產品給予了肯定,劉子賢吃了定心丸,投資在墻頭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海紅果酒廠,主要以附近村民種植的海紅果為原料,加工海紅果酒。目前,公司生產的產品包括三大類19種。三大類分別是海紅果酒、海紅果白蘭地、海紅果濃縮果汁,公司的多款產品都取得國家發明專利。
為了將企業做大做強,劉子賢跑遍了國內類似的知名紅酒企業,探索果酒的發展秘訣。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鉆研,公司在海紅果深加工方面取得了32項國家發明專利,徹底解決了府谷海紅果長期以來加工水平低、規模小、效益差的問題,提升了果農的轉化能力。
建立“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讓海紅果成為脫貧戶的好幫手
企業發展壯大了,不能忘記回報社會。劉子賢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結合公司海紅果精加工產業發展,對海紅果種植村實施種植技術幫扶、間接就業幫扶和保護價收購幫扶等一系列舉措。同時,用“果酒”帶動果品加工,促進果農增收,與果農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新模式,提高脫貧戶的收購價,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我家種了5畝海紅果,每年產海紅果2000多斤,這些收入讓我們家再也不用為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發愁了。”古城鎮沙坪村脫貧戶張三小說。
多年來,劉子賢的心里始終裝著父老鄉親的利益,讓府谷果農走上了提高海紅果附加值、抵御價格波動風險的道路,使海紅果真正成為一項持久的富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