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榆林國際煤博會期間,榆林市吳堡縣簽約總投資0.2億元的高標準農田滴灌管材項目和總投資1.2億元的吳堡縣域天然氣產能建設協議項目;在科創會上,簽約寇家塬青梨基地項目,總投資0.2億元的……今年以來,吳堡正以愈加優質的營商環境,釋放出強大的感召力,吸引不少新元素、新動能融入這座縣城。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坐標系中,如何加大力度,做好“營商環境大優化”這張答卷?聚力營商環境賽道,聚焦市場主體需求,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等相互融合,打造審批更少、流程更優、體制更順、機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的營商環境是吳堡縣給出的堅定答案。
優化服務 厚植市場主體發展沃土
“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工作人員主動與我取得了聯系,指導我按照行業標準進行場所布置,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還少花了冤枉錢。” 剛在市場準入窗口辦理了開業許可手續的李先生連聲感謝道。原來,吳堡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推出“踏勘前置”服務,針對企業、群眾在政務服務事項辦理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癥”,采取一對一電話、視頻、上門指導,為市場主體發展打通“難點”“堵點”。
面對市場主體遇到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吳堡縣著眼實際、頻出新招,進一步優化服務、精準扶持——主動聯系企業開展“一對一精準服務”;大力推進涉企審批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開通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實行部門并聯審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實現主動辦、上門辦、簡化辦、快速辦……
隨著政務服務效率不斷提升,吳堡縣還推出“吳優辦”政務服務小程序,接入省市政務服務移動端,通過數據集成和共享,推出一批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申請零材料、審批零人工、領證零上門”的智能“秒辦”。圍繞企業、群眾需求挖掘更多便民利企政務服務事項“掌上辦”,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便利圈”。推進“證照分離”改革,集成辦理52個“一件事一次辦”服務事項,設立“辦不成事”和涉企惠民窗口,使政務服務更加貼近群眾需求。
在簡化流程上做“減法”,在優質服務上做“加法”,精細服務,精準施策,吳堡縣始終最大程度上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破除障礙。
強化監管 優化營商“軟環境”
明確事項范圍及服務標準,規范政務服務場所設立、窗口設置和業務辦理,規范網上辦事服務……開年以來,吳堡優化營商環境的監管舉措正在陸續推出,對于市場主體便利辦事、享受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減輕負擔“輕裝上陣”等發揮了很大作用。
今年,吳堡縣將“監管”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詞”。該縣聯合縣紀檢、縣委巡察辦進行營商環境專項檢查、巡查,雙輪驅動;暢通投訴渠道,利用百姓問政、營商環境12345投訴電話等,加強營商環境監督,加大公開曝光影響營商環境的典型案例力度,對造成嚴重影響的,嚴肅追責問責;拓寬監督渠道強化服務,完善多維評價體系,廣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實現服務環節全覆蓋,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同時,扎實開展“審批不見面、辦事不求人”專項行動,從黨政機關、社區群眾、新聞媒體等組織機構和社會人員中選聘15名營商環境義務監督員,助力打造“水清魚躍”的營商環境,讓市場主體“育得多、長得大、活得好”。
隨著這些“監管套餐”的實施,市場主體收獲了“看得見”的獲得感。“提交材料沒過多長時間,市場監管部門就完成了核準,效率真高,可以直觀感受到這里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正忙著辦理審批手續的張先生說。
夯實路基 高效服務項目建設
2個招商項目落戶榆神工業區,引進的滴灌管材、智慧路燈等6個項目陸續投產,50兆瓦風電、屋頂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項目落地實施……吳堡縣從細節上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正吸引眾多企業項目云集吳堡“開花結果”。
“項目推進得這么快,離不開政府為企業營造的良好營商環境,切實的政策支持,無疑讓眾多創業者更加愿意與吳堡結成命運共同體。”蘇陜協作產業園區項目負責人陳志祥表示,“未來,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下,我的項目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企業的認可,是吳堡縣努力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項目建設的生動縮影。該縣對所有招商落地項目均組建專班、指定專人、全程代辦、跟蹤服務,切實為企業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全力以更加優質和用心的服務帶給市場主體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問難問需問策于企,也是吳堡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的關鍵舉措。該縣通過與企業“對話”,不斷更新、升級優化營商環境舉措,創新運用領辦、幫辦、代辦、協辦等“四位一體”方式,實現項目立項、行政許可、開工建設、竣工投產等各個環節服務全覆蓋,及時、高效解決了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用心、用情、用力“守護”企業在當地“茁壯成長”。
新的環境,正在孕育新的機遇;新的氛圍,將會創造新的明天。優良的營商環境正在形成磁場效應,描摹吳堡縣未來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