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千年古都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

2023-05-16 16:00:40 作者:馬昭

5413b94c34eb1662c466e0ca55bcafd2

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首席記者王健攝 資料圖片)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錦繡山河為名,非凡十年為證,西安用奮斗書寫了一段不凡的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全面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奮力譜寫西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心有所系,力有所使,干有所成。

全市干部群眾以大地作紙、以奮斗為筆,著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在千年古都形成生動實踐、呈現美好圖景,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一筆筆繪制成恢宏壯美的綺麗畫卷。

無邊光景一時新。在這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時代畫卷中,奔跑的節奏是最鮮明的鼓點,奮斗的汗水是最精彩的著墨,市民臉上的笑容是最美的點評……

向著美好的明天奮躍而上,千年古都加速裂變釋能、發軔遠航。

“萬億之城”超越自我

兩項增速均居9個國家中心城市第一位

奮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錨定航向不動搖。

回望2022年,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1486.5億元、增長4.4%,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9%,兩項增速均居15個副省級城市和9個國家中心城市第一位。

論質量,比亞迪汽車、三星半導體兩家企業產值突破千億元,新增眾迪鋰電池、吉利汽車、西安隆基樂葉光伏3家產值過百億元企業。閃存芯片、單晶組件全球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看數據,西安聚焦19條重點產業鏈,加快建設產業強市,開展延鏈補鏈強鏈行動,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排名西安躍升8位,位居全國第12名。917個市級重點項目高效推進,78個高質量產業項目建成投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如今,西安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在壯大成勢,六大支柱產業勢頭強勁,2022年六大支柱產業產值達到7652.81億元,增長27.9%,形成電子信息、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2022年,西安生產新能源汽車101.52萬輛,同比增長277.7%,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

再望2023年,西安蹄疾步穩、勇毅篤行。全市上下拿出“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勁頭,扎實推進“三個年”活動和2023年全市八個方面重點工作,千方百計強產業、抓創新、促開放、擴消費、增投資。

一季度,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穩中提質,GDP同比增長7.6%,增速位居全國主要城市第一,經濟規模再次躋身全國二十強城市。“開門紅”的如期實現,為決勝“全年紅”奠定了堅實基礎。

“項目為王”強力帶動

高質量發展“亮”出新成果

奮斗,是扭住重點抓住關鍵,激發出非凡的力量。

開年的西安市兩會上,“北跨”成為熱搜詞條,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增加了強大信心,注入了強勁活力。

2月15日,在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來陜考察八周年之際,西安市舉行推進“北跨”發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集中開工項目150個,總投資1324.63億元,年計劃投資374.96億元。

其勢已成,其時已至。作為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升城市能級的關鍵一招,以城帶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西安將通過“北跨”發展形成渭河成為城中河的擁河發展模式。

項目建設始終是西安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

2023年,西安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綠色低碳、城市更新等領域,計劃實施市級重點在建項目698個,總投資1.89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5084.94億元,其中新開工項目256個。

開辟新賽道,開拓新格局,開啟新氣象。西安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搶灘占先,正在以高質量項目驅動高質量發展,積蓄起澎湃發展新動能,挺起高質量發展的硬脊梁。

“科研皇冠上的明珠”

全國第四個獲批建設“雙中心”城市

奮斗,是在創新的道路上永不止步、勇往直前。

今天的西安,加快發展、跨越發展、領先發展的勢能更加集聚,融入新發展格局、服務重大國家戰略、輻射帶動區域發展的地位更加凸顯。

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核心力量,而國家級科技平臺的創建,則是城市走向世界創新高地的重要戰略布局。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西安成為繼北京、上海及粵港澳大灣區之后,全國第4個獲批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西安高新區絲路科學城成為全國唯一“雙中心”核心承載區,這無疑是西安科創最具含金量的“榮譽證書”。

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一個個國家級試點示范基地獲批的背后,是西安不斷創新、不懈前行的激情與活力。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壯闊山河。嫦娥奔月、北斗組網、天問探火、載人深潛……無不閃耀著西安科技的光芒。一項項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展現著西安創新驅動發展的澎湃動力。

“原”上風起,動能無限。

2021年3月,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啟動。作為秦創原的核心策源地,西安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升至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厚植秦創原平臺的優渥“土壤”,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形成“一總兩帶”建設總格局,推動西安創新發展潛能充分釋放。

從“你們”到“咱們”

“長安號”串聯起國際友誼

奮斗,是在開放中展示寬廣的視野,尋求更大的舞臺。

進入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將西安推到了國家對外開放的前沿位置。

2023年4月27日,中歐班列“一帶一路”十周年“長安號”西安-中亞專列發車,運載260多輛在西安制造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整車向塔什干出發,12天即可抵達。

十年來,中歐班列“長安號”累計開行突破1萬列,線路拓展至17條,覆蓋“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核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103列,較去年同期增長39.6%。

十年來,中歐班列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黃金通道,不僅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繁榮,更讓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民心緊密聯系在一起。

“2016年,愛菊集團沿著‘長安號’的路線來到了哈薩克斯坦,在這里投資2個億,建立了5000畝園區。以前,在愛菊工作的哈薩克斯坦員工總愛稱呼‘你們愛菊’,如今已改口說‘咱們愛菊’,嘴里心里都把愛菊當成了自己的家。”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副總經理劉志平說道。

從“你們”到“咱們”,稱呼變化的背后,是深切的認同和親近,也是對“長安號”串聯起來的國際友誼最動情的表達。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近年來,西安開放發展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展,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大,國際友好城市近40個。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正以改革之勇、創新之力、開放之姿,將“開放優勢”加速轉變為“發展勝勢”,在更大的世界舞臺上展示著嶄新的“西”引力。

“千年古都·常來長安”

開辟文旅融合發展“新藍海”

奮斗,是以創新創造的活力,綻放堅定的文化自信。

只有善于從歷史中尋找大道的人,才能獲得走向未來的智慧。

西安聚焦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旅深度融合作品頻頻“出圈”“刷屏”。

在“重體驗+高融合+強科技”三張文旅新場景“王牌”的加持下,西安叫響了“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文旅品牌,開辟出一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藍海”。

無論是“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還是大唐不夜城“盛唐密盒”“不倒翁小姐姐”等一系列沉浸式演出,西安都在以創新的理念努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年一季度,西安接待國內旅游者4500萬人次、同比增長1.5倍;旅游收入530億元、同比增長2.5倍。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西安登上“五一”熱門旅游目的地十大城市榜單。5月5日晚,“中國美好生活城市(2022-2023)”發布盛典上,西安入選“十大旅游向往之城”。

民生“溫度”標注幸福“刻度”

連續9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奮斗,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高質量發展成果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體驗。

秦嶺深處,幽谷碧潭,林蔭蔥蘢。灞河之上,水清岸闊,長橋臥波。西安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擦亮“綠色”這個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吹著晚風,穿行在西安幸福林帶的密林里,這就是‘幸福’的模樣。”家住東方社區的市民胡怡說,下班后和家人走在幸福林帶里,滿眼都是綠色,感覺非常舒服。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

西安堅持把每年新增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去年以來,全市著力落實穩崗擴就業系列政策,創新開展“家門口就業”服務,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成效明顯。5500余套公租房建成分配,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1.23萬套(間),列入全國9個激勵支持城市名單。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16所,新增學位10.5萬個。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創建工作穩步推進。養老服務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彰,入選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西安將一樁樁民生實事,于貼心處落到實處。

在這個連續9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古都,全民共享發展成果,幸福故事正在不斷續寫,奮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全市上下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奮力譜寫西安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