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按照“建基地、抓加工、促營銷、創品牌”的思路,充分發揮商洛道地藥材資源優勢,持續打造規范化、標準化示范基地,全市中藥產業發展實現了首季開門紅。一季度,全市新發展中藥材14.8萬畝,完成季度任務的110%,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49.3%。
全市抓規劃布局,立足商洛道地藥材資源稟賦,在全面摸清全市中藥產業發展底數的基礎上,突出區域優勢特色,因地制宜,科學布局中藥材種植品類、面積和區域,堅持人工種植和野生撫育、林下種植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兩個相結合”,堅持以建設500畝以上規模化中藥材示范基地為抓手,加快千畝以上中藥材專業村建設步伐,在大力發展“十大商藥”優勢品種連翹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一鎮一藥”“一村一品”,初步形成了商州丹參、桔梗,洛南連翹、五味子,山陽黃姜、白及,商南天麻、杜仲,丹鳳天麻、山茱萸,鎮安天麻、豬苓,柞水五味子等中藥產業發展格局。
我市全面貫徹落實“一法一條例”規定,持續加強野生種質資源保護,開展珍稀瀕危野生藥材資源摸底排查,劃定分布區域,公布品類面積,設立警示標牌,嚴禁隨意采挖,切實保護珍稀瀕危野生中藥材資源。嚴格遵循《陜西省中藥材質量追溯體系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切實加強中藥材種苗品類、品質、數量、原產地、檢疫等質量追溯監管,在去年制定發布6個道地藥材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市級地方標準的基礎上,今年又完成5個道地藥材質量控制技術規范市級地方標準的立項申報工作,為全市中藥材標準化、規范化生產提供了技術支撐。
全市抓示范樣板,綜合科管水平顯著提升。持續加快推進規范化、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打造集中連片500畝以上示范基地115個11.83萬畝,其中集中連片千畝以上的規范化示范基地50個7.46萬畝,建設千畝以上專業村50個,建立中藥材專業合作社112個。市林業局指導縣區深入開展示范基地評選、觀摩交流等活動,目前全市共組織舉辦各類中藥材技術培訓20多場次,受訓藥農1800多人次,提升了全市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水平。
聚力抓品牌建設,“商藥”影響力不斷擴大。市上持續推進連翹、桔梗、天麻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工作,扎實做好洛南連翹省級氣候品質認證(特優級)工作,推進“商洛丹參”商標注冊工作有序開展。實施品牌點亮工程,充分利用秦嶺藥庫的影響力,借助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等各類宣傳推介會,廣泛宣傳商洛優質道地中藥材品牌,切實增強“十大商藥”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擦亮“一都四區”品牌底色。
同時,聚力抓服務保障,科技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全市采用“聘進來、走出去”等方式,針對中藥材不同生長周期,聘請不同領域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先后兩次選派20多名業務干部赴西安、漢中等地參加省中醫藥管理局、省農業農村廳等上級主管部門舉辦的中藥材培訓班,全面提升了我市中藥材專業技術人員業務技能水平。充分發揮中藥產業技術服務團隊力量,組織科技特派員入農戶、到基地、進企業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真正把各類中藥材的種植、采收、加工、貯運和銷售信息傳授給群眾,著力提升中藥材產品質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