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和廣東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利用轉基因技術創制出了可用于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的專用型油菜,用科研成果踐行“守土有責”,用行動守護綠水青山。該油菜對土壤中多種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這對于我國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目前,該材料已經獲準進行我國轉基因生物安全中間試驗和相關轉基因安全分析。
土壤重金屬污染造成的食品重金屬超標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因此,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已經成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傳統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主要依靠化學修復,通過修復劑與土壤里的重金屬形成農作物不易吸收的螯合物,從而降低農作物對重金屬的吸附率。然而,這種修復土壤遇到長時間雨水淋溶,重金屬又會釋放出來,形成再次污染。而通過“植株高吸附——秸稈發電——灰燼重金屬提取”途徑進行修復,是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綠色、有效途徑。
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發表于環境科學一區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4.224),題為“Overexpression of Sedum SpHMA2, SpHMA3 and SpNramp6 in Brassica napus increases multiple heavy metals accumulation for phytoextraction”。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碩士楊子為論文第一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陳坤明教授、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張彥鋒副研究員、廣東開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羅顏榮高工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本工作得到了陜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廣東省研究生聯合東莞培訓工作站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