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漢中市地處中國地理版圖幾何中心和陜甘川渝四省連接點,是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漢江生態經濟帶“四個國家戰略”的交匯處。近年來,漢中市遵循“綠色循環·漢風古韻”戰略定位,始終把保護好以秦嶺、巴山、漢江、嘉陵江為代表的“綠水青山”作為第一政治要務,緊盯關鍵區域節點,全力推動流域環境治理項目建設。
以流域為重點,統籌環境整治。統籌全市流域水環境、農村污水現狀和分布狀況,深入調查、科學評價,全面梳理、分步實施,開展山水畫卷試點項目申報和建設工作。科學謀劃寧強縣安樂河(安樂河鎮集鎮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寧強縣嘉陵江干流(燕子砭段)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和寧強縣三道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三個流域水環境生態保護項目,夯實生態保護基礎,挖掘利用漢中生態資源。
以項目為抓手,助力鄉村振興。積極落實中央、省級環保專項資金3570萬元,力促各流域環境治理重點項目早建成、早投產、早達效。截至目前,安樂河、嘉陵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已基本完成,三個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作為寧強縣重點項目,環境治理成效明顯,示范帶動作用突出,項目的實施強化了流域水環境保護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可清理河道垃圾6050立方米,新增濕地面積約75000平方米,種植香菇草、香蒲、美人蕉、蘆葦等濕生類植物。新建污水主管網12500米,入戶支管網8000米,可處理約4500人產生的生活污水。年可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9.125噸,氨氮0.91噸,總氮1.095噸,總磷0.091噸。建成后將有效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通過清流碧水打造全新靚麗風景,喚醒當地“沉睡”的優質生態資源,進一步打通“兩山”轉化之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落實“雙碳”目標,陜鋼集團漢鋼公司累計投資12億元完成了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清潔方式運輸改造任務,先后實施了燒結機頭煙氣綜合治理、料場封閉、除塵器擴容改造、高爐煤氣精脫硫、高爐礦槽負壓除塵改造、煉鋼大氣綜合治理等項目,完成了智慧環保平臺建設,大宗物料產品清潔運輸符合環保要求,運輸汽車全部實現了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目前,該企業主要污染物實現穩定超低排放,其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時均值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年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去年分別減少排放7%、46%、49%。
陜鋼集團漢鋼公司主要污染物實現超低排放,其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小時均值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50毫克/立方米,年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去年分別減少排放7%、46%、49%。
在水資源環境保護方面,實行“高標準、嚴要求”管理。公司將生產、生活污水全部回收處理循環利用不排放作為公司水系統的環保紅線和底線。為了進一步節約水資源,公司投資500萬元在中央水處理新建了雨水收集水池和事故應急水池,在下雨時能及時回收雨水,用于生產,減少地表水消耗。同時在事故狀態下能起到應急保安作用。通過采取新建雨水回收水池、污水事故水池、污水提升泵站等應急措施確保公司生產、生活污水全部回收處理并重復使用,確保了污水零排放目標實現。
陜鋼集團漢鋼公司近年來秉持“綠色、清潔、節能”發展理念,在水系統循環利用上采用分質供水、串級補水、梯級排水的先進工藝及專利技術,實現了新水多級利用、廢水重復使用,達到廢水全部回收利用零排放目標。公司噸鋼新水消耗指標達到0.83立方米/噸,居同行業領先水平。圖為工作人員在巡視污水處理設施運轉情況。
在國家推進“雙碳”目標大背景下,漢中市勉縣不斷加快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積極踐行循環發展理念,力推傳統工業轉型、循環產業崛起、全域旅游振興,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保的雙贏。近幾年來,相繼建成年產20萬噸鋼絲鋼絞線、8萬噸彈簧鋼絲等循環延鏈項目;先后實施陜鋼燒結煙氣綜合治理提升改造、漢中鋅業渣綜合利用等技術改造項目18個。督促重點企業建成投用大氣污染治理項目22個,累計削減二氧化硫2.25萬噸、氮氧化物0.36萬噸。循環經濟產業園區成為漢中循環經濟聚集區的核心區,并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和主要支撐。
陜西華晟永利保溫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秉持環保、節能、低碳發展新理念,致力打造國內無機纖維巖棉制品生產技術新高地,努力在廢棄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發展、新產品開發等領域有新突破新建樹,在推進無機纖 保溫材料生產發展新舊動能轉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積極兌現自己的責任與承諾。
利用高爐熔渣制備無機纖維材料技術生產巖棉產品,以鋼廠 1450℃以上熱態高爐渣為主要原料,充分利用其熱量,通過調質料與熔渣耦合,降低熔渣熔點,使其高溫黏度和高溫電阻降低,促進其形態化的形成。其產品性能優越,質量穩定,既是國內無機保溫行業巖棉生產的重大技術創新,也為全國鋼企高爐固廢綜合利用,附加值超低,工序能耗增加等問題探索出了解決新途徑。
光伏扶貧是國家精準扶貧十大工程之一,以其綠色、環保以及穩定的增收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作為產業精準扶貧的創新應用模式,光伏扶貧讓貧困戶每年有了穩定收入,也讓村級集體有了村集體經濟收入。
勉縣元墩鎮光伏扶貧項目是陜西10個光伏產業扶貧示范試點單位之一,是漢中市首個光伏扶貧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4600萬元,占地130畝,總裝機容量5MW。未來還將充分利用光伏產業園開創‘雙重模式’精準扶貧。通過農光互補模式把現代農業與光伏產業相結合,利用光伏架板下的空間發展食用菌、大棚蔬菜等特色農業,發展投資入股模式。
無人機視角下的勉縣光伏扶貧產業園,被盛開的油菜花包圍,一排排嶄新的藍色太陽能光伏發電板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