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出爐: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45%,均與上期持平。多位專家表示,6月LPR“按兵不動”符合預期,但未來仍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為何沒有繼續下降?
一般情況下,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若保持不變,則當月LPR調整的可能性相對較小。此前,人民銀行等量續做6月到期MLF,操作利率沒有變化。
業內人士解釋,MLF利率是LPR的定價基礎,在MLF操作利率未變的情況下,LPR報價調整需銀行壓縮加點幅度。加點幅度的調整則主要取決于各銀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
就加點而言,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受宏觀經濟環境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部分銀行盈利與負債壓力較大,短期進一步下調加點的難度較大。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也認為,5月沒有實施降準,但信貸投放明顯加速,因此無論從銀行資金成本還是貸款市場供需平衡角度看,6月報價行都缺乏下調加點的動力。
同時,5月金融數據表現超預期也是LPR未變的原因之一。周茂華表示,國內經濟呈現企穩復蘇勢頭,5月國內實體經濟融資需求與結構均有所改善。同時,國內穩增長增量政策靠前發力,政策效果有所顯現。
就5年期以上LPR而言,貝殼研究院市場分析師劉麗杰認為,5月5年期以上LPR已降低15個基點,政策效果顯現需要時間。“5月5年期以上LPR下降帶動首套、二套房貸利率下限分別降至4.25%、5.05%,商業銀行及時調整。貝殼研究院監測的103個城市中有56%的城市首套、二套房貸利率已降至下限,最大程度降低購房者的貸款成本。”他說。
未來還會不會下降?
雖然6月LPR“按兵不動”,但并不影響實際貸款利率持續下降。往后看,多位專家表示,未來LPR仍有一定的降低空間。
王青判斷,當前經濟正處于修復初期,政策面正著力引導銀行加大信貸投放,讓利實體經濟。著眼于激發企業和居民信貸需求,短期內銀行有動力持續推動實際貸款利率下降。此外,近期小微信貸支持力度加大、設立1000億元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政策全面發力。這在帶動銀行貸款增量擴面的同時,也會形成一定“降價”效應。
就LPR下行空間而言,王青表示,后續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是穩住政策利率,著力引導貸款利率下行,持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鞏固經濟修復勢頭,其中也包括降低房貸利率,推動樓市在三季度回暖。“下半年在MLF利率保持不變的同時,監管層可通過引導銀行資金成本下行,推動LPR報價下行,進而降低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他說。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短期看,為對沖疫情沖擊,貨幣政策以穩增長、保就業為首要目標,維持穩健略寬松,核心在寬信用,5年期以上LPR未來仍有下行空間。此外,預計人民銀行將繼續通過加大再貸款投放促進信貸投放、緩解疫情沖擊,后續增量工具方面,可重點關注新增再貸款。
“未來進一步調降LPR以降低購房成本存在必要性。”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扭轉地產行業的頹勢需要房貸利率進一步下行。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