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莊嚴承諾。扎根齊魯大地的山東工行,積極踐行工總行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以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和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升級為主線,針對區域經濟特點,全力構建綠色金融生態圈,以金融力量助推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雙碳”戰略推進的行業排頭兵
當前,“雙碳”戰略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熱點,立足新發展階段,踐行綠色金融理念成為金融界的共識。山東是工業大省,“兩個70%”產業結構明顯(即在整個工業中,傳統產業占比約70%;在傳統產業中,重化工業占比約70%),全省能耗高,碳排放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在“雙碳”戰略升至國家戰略的當下,如何借助金融的引導和賦能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成為駐魯金融機構的現實考量。
山東工行高點站位,主動對接“雙碳”戰略,摸排轄內高碳行業融資情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綠色金融服務的針對性和適配性,積極推動投融資結構綠色低碳轉型。
確保綠色貸款規模同業領先、質量優良,增速高于同期公司貸款增速。這是山東工行的莊嚴承諾,也是對轉型山東的最大支持。在山東16市,山東工行各分支機構錨定“雙碳”戰略目標,積極推動各市綠色轉型。截至9月中旬,山東工行清潔能源貸款余額超過204億元,較年初增加近27億元。
“三端”發力,全力支持山東綠色發展
“雙碳”戰略的縱深推進,有賴于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最終推動主導產業向高新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山東工行創新工作思路,從碳排放“三端”發力,積極進入低碳技改、新能源替代領域項目建設,效果顯著。
在碳排放鏈前端,加強能源結構調整,重點支持用低碳替代高碳,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在發電領域,山東工行大力支持風電、光伏發電、核電及外電入魯通道建設。在源、網、荷、儲各階段持續介入,聚焦重點客戶對接需求,準確把握綠色發展理念,扎實做好戰略性新能源產業集群銀企合作。山東工行目前電力生產行業貸款余額超過260億元,其中清潔能源占比超六成。
做好產業鏈中端,提升節能減排水平,包括產業結構轉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及完善低碳發展機制等投資項目。
在工業領域,山東工行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促進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2018年至今投向綠色信貸領域融資累計凈增超過100億元,其中本年新增57億元。
支持產業鏈后端,增強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助力生產者落實責任制度,促進資源品的回收再利用項目。
在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山東工行聯合駐地企業,加速培育可再生資源重復利用產業,探索鋼鐵、煤氣、造紙等行業客戶利用余熱余壓余氣發電。與在建筑工程、給排水系統、雨水利用、新能源利用、軌道交通、綜合交通管理系統、污染防治、節能燈具、地下管廊工程、道路綠化工程等多個方面體現綠色屬性、碳減排效益顯著的優質項目開展進一步合作。目前累計批復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項目10余筆,總金額超15億元。
加大創新力度,助推山東綠色發展
綠色金融體系的創建,離不開創新。從全國范圍來看,工行綠色金融創新不斷提速,走在行業前列。比如,工行首批開展了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各類綠色債券的投融資業務。
在山東,工行省內首發省屬國企綠色債券,多渠道支持綠色金融產業。
山東工行獨立承銷發行水發集團4億元綠色中期票據,成功發行并實現了綠色債券承銷發行零的突破,也是山東地區首單省屬國企綠色債。近日,山東工行承銷某電力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成功落地,這也是全省首單權益類綠色債券,體現了山東工行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積極踐行工總行綠色金融發展理念,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責任擔當。
產業結構優化尤其是綠色產業占比的提高,不僅關系到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進度和速度,更關系到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戰略性轉變。山東工行一直走在重創新求突破的前進之路上,為山東的綠色發展引擎不斷增添金融動力。下一步,山東工行將繼續加強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積極拓展優質綠色金融市場,以實際行動助推實體經濟向綠色轉型,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