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精品菠萝久久久久久久_欧美jiizzhd精品欧美_h在线观看视频免费网站

傾城雙璧:常玉與畢加索的戀人巨作

2021-09-23 14:32:30

今秋十月舉槌之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拍賣,聚獻東西方現代藝術之尖峰杰作,具象部分亞洲邊廂由揭秘常玉五〇年代私密情感世界之巨作《睡美人》領銜,西方杰作則以畢加索為第二任妻子賈桂琳創造之甜蜜肖像《抱膝女子》以及雷諾瓦令人屏息的絕美肖像畫作《縫紉的女子》領軍,共創本季現代及戰后藝術之最強華人具象陣容。同時適逢中秋佳節,現代藝術部門從這次秋拍特輯中精選系列寓意呈祥之作品,包括林風眠、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陳文希、斯里哈迪·蘇達索諾(Srihadi Sudarsono)、黎譜和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等藝術家之佳作,祝大家中秋團圓、闔家幸福。

常玉《睡美人》

常玉《睡美人》

油畫纖維板,一九五〇年代作,71 x 127 公分

估價:100,000,000 — 150,000,000 港幣

香港蘇富比這次秋拍隆重呈獻之常玉五〇年代巨作《睡美人》,應是其畢生創作中唯一能夠明確以戀人為模特兒的大尺幅油畫,畫面以滿喻暗示性的情色筆觸雕琢伊人入夢之絕美時刻,罕見地將藝術家的私密情感世界公諸于眾;畫中同時融合東方「留白」美學與禪宗「空靈」意境,突破性地重塑西方超現實視角。伊人身上的這一床「隱形的被子」,便是常玉對其無盡關愛的體現,從入睡到熟睡,可以想象常玉充滿憐愛的目光停留于伊人倩影,彌久不散。可以說《睡美人》是打開常玉內心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從中可以窺視他對于美的精神底蘊,反之,藝術家也借本畫來講述自己一生的美學修養,它就如同一陣蕩漾的夏夜晚風,一首低吟淺唱的安睡曲,引導世人去發掘最純凈又最炙熱的美。

常玉(后排左二)、與常玉友人及藝術家們合影(按陳炎鋒在《常玉》第38頁之圖說,前排右二之金發女郎為常玉女友),巴黎,1963年。(圖片來源/李明明,〈留學往事和常玉〉,《歷史文物》月刊,第286期,頁7)

常玉所處年代的歐洲藝術殿堂,以對伴侶的愛慕之情為靈感的創作不勝枚舉:畢加索一生以戀人為靈感創作無數情感濃烈的肖像作品;莫迪利亞尼(Amedeo Modigliani)為他的畢生摯愛珍妮·赫布特恩(Jeanne Hébuterne)傾盡心血創作無數;克里姆特(Klimt)以愛人艾米莉·弗洛格(Emilie Louise Flöge)為原型在《吻》(Kiss)中刻畫出一對相擁親吻的戀人;藤田嗣治受琪琪(Kiki)與小雪(Youki)的啟發,開啟法國畫壇「乳白色肌膚」之神話;《睡美人》亦是常玉對此番藝術史中經典主題的傳承與升華。按藝評家陳炎鋒在1995年出版的專著《常玉》第37頁,藝術家在五、六○年代交往著一名金發女友,常玉更曾于五〇年代中期將她介給張大千擔任模特兒,后者為其女友繪制一幅親筆題字的水墨肖像作品,現為臺北歷史博物館典藏;另外,按陳炎鋒在《常玉》第38頁收錄的一幅1963年「春秋畫會」拜訪常玉工作室時拍攝的大合照當中,可見一位金發女郎端坐前排,按陳炎鋒之圖說,此人即為常玉女友。若與本幅《睡美人》中金發及肩、鳳眼迷離的模特兒與本張舊照以及前文提及的大千作品比對,三者面容輪廓、發型裝扮實為吻合,應為同一人。

常玉《睡美人》局部

睡美人酣睡中吮含手指,其體態更帶有明顯的暗示性,身體的關鍵之處卻隱匿于一床雪白隱形的被子,與背景融為一體,模糊現實與夢境的界限。《睡美人》不僅見諸兩本常玉全集,還參與了2004年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常玉:身體語言〉大展,無論從藝術性、美學高度、學術價值,還是歷史意義的角度而言,在常玉作品之中無出其右。

畢加索《抱膝女子》

巴布羅?畢加索《抱膝女子》

油彩、力普林釉漆畫布,一九五四年作,92.2x 73 公分

估價:150,000,000 — 230,000,000 港幣

另一邊廂,《抱膝女子》是畢加索為他的晚年繆斯及最后一位妻子賈桂琳所創作的精彩肖像。賈桂琳脫俗的臉龐,自1954年起開始滲透畢加索的創作中,漸漸成為畢翁晚年唯一繆斯,成就藝術家畢生最宏大、最長久的主題系列。本作誕生之時,畢加索在愛情的呼召下踏上璀璨人生的嶄新階段,觸發前所未見的魄力與創意,畫中明亮而強烈的色彩以及交相輝映的光線運用,無不反映藝術家此時內心之喜悅。賈桂琳的抱膝姿態,除了是愛人在畫室舒坦愜意的肢體語言,對于畢加索而言,亦另有一番典故;在初遇賈桂琳時,擁有超強視覺記憶的畢翁,馬上從其面容聯想到法國浪漫主義殿堂級大師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創于1834年之驚世名作《閨房中的阿爾及爾女人》,畫中抱膝而坐的女人擁有地中海地區典型風韻的長相,與賈桂琳的神情酷似。

賈桂琳的形象首次出現于1954年6月的兩幅作品中;沉淀數月后,畢加索于同年10月再次以賈桂琳為靈感,創作了七幅賈桂琳肖像油畫,不但畫風更見純熟,情感內蘊亦更顯熾熱,當中包括本作及《坐姿的賈桂琳》(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藏)在內之五幅作品,均以抱膝側像為型,足證藝術家對此一構圖尤感興趣,而創于1954年10月14日之《抱膝女子》在時序上屬最后一幅,堪稱此系列之終極呈現。本作誕生后不久,畢翁即展開十五幅致敬德拉克洛瓦及馬蒂斯(Matisse)筆下大宮女題材之《阿爾及爾的女人》系列,而《抱膝女子》即為此系列之構思雛型,別具非凡意義。《抱膝女子》曾多次展出于畢加索的美國個人展覽,包括1962年伍斯特藝術館之〈畢加索:后期作品1938–1961〉,并擔當該展圖錄封面,更與《阿爾及爾女人(J版本)》版本同場展出,彰顯兩者在創作上密切聯系。

更多現代藝術晚拍佳作

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 )

《縫紉的女子》

油畫畫布,一八七五年作,65x 54 公分

估價:30,000,000 — 50,000,000 港幣

《縫紉的女子》在巴黎首場印象派藝術展舉行后的第二年面世,創作于1874年,畫中的少女美得令人屏息,據信是來自蒙馬特的模特兒妮妮?洛佩茲(NiniLopez)。洛佩茲曾為雷諾瓦的多幅印象主義肖像名作擔任模特兒,如他的知名早期巨作《包廂》,現藏于倫敦考陶爾德學院畫廊;另一幅以妮妮為模特兒,且與本作創作年份及主題相同的作品現為麻薩諸塞州克拉克藝術中心典藏。《縫紉的女子》曼妙優美,且展歷、出版記錄完整,是其藝術造詣臻至巔峰之見證。

林風眠《窗前圓桌靜物》

彩墨紙本,一九五二年作,68 x 68.5 公分

估價:2,000,000 — 4,000,000 港幣

林風眠的《窗前圓桌靜物》呈現一幅安寧靜謐的室內景象,「田」字型的四方窗欞重迭前方由多重圓形、弧線及三角形組成的圓桌、水瓶、水果及冊籍,寓意「平安」、「圓滿」、「豐碩」,或有折射他此時即將送別妻女,渴望人間團圓的期望;同時,本作色彩絢麗奇幻,使用漸變色而非較常見的色塊,可以推測藝術家通過現實觀察,將日出日落照射進入窗戶的光色入畫,可見藝術家在創作上反復錘煉、精益求精的追求。

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駿馬奔月》

水粉、炭筆及粉彩紙本,一九四三年作,68.4 x 50.6 公分

估價:3,000,000 — 5,000,000 港幣

受到一趟短暫但重要的墨西哥之旅啟發,馬克?夏加爾?夏加爾在《駿馬奔月》中揮灑自如地展示充滿個人風格而引人入勝的意象,揮灑來自這趟旅程的靈感。畫中婦人背著她的孩子坐在一匹巨大的馬上,而上方則有一位飄浮于空中、帶著結他、戴著寬邊帽的男士。夏加爾以翡翠綠與明亮藍的色調,讓整個場景彷佛沐浴于月光之中,營造出如夢似幻的氣氛。本作在夏加爾繪畫完成后旋即被基思?華納購藏,其后曾相繼收入美國藝術界數一數二的收藏;1963年,本作更曾巡回參展日本多間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夏加爾回顧展中。

陳文希《靜物》

油彩畫布,約一九五〇年代作,76.5 x 46 公分

估價:900,000 — 1,800,000 港幣

《靜物》創作于 1950 年代,時值陳文希藝術探索階段的高峰期,是一幅極為罕見的油畫作品。其視覺效果豐富,構圖巧妙,刻劃餐桌上的光景。時至今日,本作仍然是色彩和質感表現的模范,同時展現了藝術家從立體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當中尋得靈感的方式。

斯里哈迪·蘇達索諾(Srihadi Sudar­sono)

《吊墜舞》

油畫畫布,二〇〇二年作,200 x 300 公分

估價:1,500,000 — 2,500,000 港幣

《吊墜舞》畫面壯闊、亮麗矚目,是拍賣場上至今出現過尺幅最大的斯里哈迪·蘇達索諾的舞者畫像。本作屬今季蘇富比秋拍「橫跨世代:東南亞重要私人美術館收藏」系列,畫面完美地闡述了儀式性舞蹈的美學——透過冥想與靈性的升華,將非語言而深奧的美學及力量的概念連結起來。

林風眠《寶蓮燈》

彩墨紙本,一九五六年作,68.9 x 67.3公分

估價:3,000,000 — 5,000,000 港幣

《寶蓮燈》是京劇表演的著名劇目,其「劈山救母」的故事,容或觸動林風眠自幼與母親別離的經歷,因此成為其京劇作品的重要主題,以藝術上的創作彌補人生中的遺憾。本作的從人物造型到空間處理,都具有強烈的幾何元素;人物形象與藝術家收藏的民間木雕相互呼應,配合他五〇年代的書信文獻,可知他透過立體主義,將京劇舞臺的多重時間與立體空間折迭與重迭,濃縮呈現于畫面之上。

黎譜《摘水果》

油彩、水粉絹本,62 x 30公分

估價:800,000 — 1,500,000 港幣

《摘水果》的畫面寧靜悠然,色調優美迷人,足證黎譜卓爾不群的藝術視野與創作風格上的蛻變。本作以油彩繪于精美絹本之上,畫作面世之時,正值黎譜豐富創作生涯的轉變時期。畫中的花園充滿幻想色彩,綠意盎然、碩果累累,可見對黎譜而言,母親的形象與豐盛富足的意念密不可分。

梅忠恕《母與子》

水墨、水粉絹本,一九四二年作,70 x 34.5 公分

估價:1,500,000 — 3,000,000 港幣

同樣以母子肖像為主題,寓意團圓之作,尚有梅忠恕的《母與子》,梅氏對越南的描寫詩意盎然,而本作漫溢溫馨喜悅,正是當中的典范。

貝爾納?布菲(Bernard Buf­fet)

《潘波勒,港口拖船》

油畫畫布,一九七二年作,89 x 130 公分

估價:1,200,000 — 2,200,000 港幣

《潘波勒,港口拖船》視野遼闊,景致和諧優美,體現布菲1970年代海港系列的標志性風格。自從遷往巴黎郊區埋首創作以后,布菲開始著手繪畫這個系列。借著刻畫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區潘波勒港口中的拖船,布菲將他長久以來對恬靜壯闊的水上風光的深切渴望之情盡訴紙上。畫中的風景明亮清晰,透過藝術家的畫筆,我們得以細賞水上生活的片隅,感受幽靜悠遠、卻又稍縱即逝的日常之美。

拍賣詳情

香港現代藝術晚拍

10月9日(周六)晚上6時

預展

2021年10月7 – 9 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