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連續上漲數月,煤價仍無退燒跡象。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1月18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綜合交易價格指數為141.47點,環比上漲0.68%,自2020年11月2日以來連續11期上漲。
最近一期中國沿海電煤采購價格指數(5500大卡動力煤)為729元/噸,環比前一周上漲29元/噸。
上述數據也許還不能完整反映當下的煤炭市場狀況。上海證券報記者從煤炭行業獲悉,最近兩天,在陜西和內蒙古多個煤礦前排隊等候裝煤的卡車超過百輛,隊伍延續數公里。
秦皇島煤炭網1月18日晨報數據顯示,當日煤炭調入57.1萬噸,裝船57.1萬噸,場存491.5萬噸,處于歷史較低水平。錨地等煤的船舶達到了63艘,預到的有14艘。這一系列數據表明,在上游供應偏緊的情況下,下游電廠補充電煤庫存的積極性依然高漲。
據熟悉環渤海港口煤價的人士介紹,近期多個反映煤炭現貨價格的主流指數均已暫停發布,實際上港口動力煤報價還在頻繁調整,北方港口煤炭成交中甚至出現了“千元煤”(煤價每噸超過1000元),這其實已經創出了歷史新高。
易煤研究院研究員楊潔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煤價易漲難跌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從去年12月中旬以來,受多輪寒潮影響以及出口訂單火熱,工業、居民用電激增,電廠對動力煤的需求較大。近階段把動力煤價格“買上來”的主要還是電廠,尤其是沒有長協量的中小電廠。其二是疫情反復導致產地對運輸車輛管控更加嚴格。疊加天氣寒冷,鐵路出現頻繁凍車現象,導致調入北方港口的煤炭數量偏低。
據中宇資訊市場分析師劉進旭1月18日透露,當日國內動力煤價格繼續沖高。產地方面,受疫情影響,陜西神木地區個別礦區暫停生產,區域內供應進一步收緊,其余在產煤礦要求司機出示3日內核酸檢測報告方可進礦拉煤,但銷售仍維持良好,多數礦區無存煤,榆林地區煤價再次上調,漲幅普遍在10元/噸以上,個別之前未調價大礦單日漲幅達到了114元/噸。內蒙古地區銷售情況同樣火熱,礦區有大量運煤車輛滯留。
劉進旭表示,近期天氣有所回暖,電廠發電壓力將有所緩解。不過國外疫情形勢仍然較為緊張,令大量訂單回流至國內市場,工業用電形勢持續偏強,短期電廠仍然存在一定的補庫需求。預計短期動力煤市場仍舊偏強運行。
楊潔表示,寒冷天氣對于煤炭需求的影響正在減弱,后期煤價存在回調的預期。相關方面也正在加大煤炭的供應力度。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召開視頻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強煤電油氣運供需監測,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涉及煤炭方面,會議提出要保障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按最大能力組織煤炭生產,要加強存煤偏低電廠運力保障,做好電力余缺互濟等。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我國生產原煤3.5億噸,同比增長3.2%,增速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我國去年12月份進口煤炭3908萬噸,環比增加2732萬噸。2020年,我國進口煤炭3.04億噸,比上年增長1.5%。這些數據說明,近段時間我國主要煤炭企業已經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了生產力度,另外進口煤的增加也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保障作用。